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金农漆书的书风浅探(3)

时间:2021-12-21 21:28来源:毕业论文
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张怀瓘《书断》,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P181 2 《美术丛书》中吾衍《学古篇三十五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张怀瓘《书断》,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P181 

2 《美术丛书》中吾衍《学古篇·三十五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P384 

工分隶、漆书,精绘事,具金石气,不肯寄人篱下。[3]徐康也在其《前尘梦影录》 中这样提到:冬心先生墨,赝者最多,真者余仅见大半段,长方厚阔,边两面皆 作漆书体……[4] 

金农隶书以“漆书”最为著名,广为流传,而他自己则称作“渴笔八分”。 “渴笔”,指用含墨较少的笔书写,笔画间有露白的枯笔。清刘熙载《书概》云: “草书渴笔,本于飞白。”“八分”,即成熟期的隶书,具波磔之势,唐张怀瓘云: “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由此可见,金农的“渴笔八分”, 就是隶书加了飞白书韵味。可以说,“漆书”和“渴笔八分”是同一种字,并不 是如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的“金农晚年在漆书之外又创造出渴笔八分”,那是一 种误解。而后多称“漆书”是因为其一,漆书在章法、结字上基本源于隶书之特 征,惟结体破圆为方,用笔变柔而刚。其二 ,漆书以卧笔刷行作横画,直过无余, 隶书原有的波碟之势被减弱了;以卧笔直拖作竖画,因而形成横粗竖细的悬殊对 比;以倒薤法作撇书,并强化夸张之。以上二个方面,尤其是明显的用笔特征,更 加符合“漆书”的特征,也明确区别于他自己的楷隶类作品。 

2。2  “漆书”形成的轨迹 

作为一位 懂得变革的善 变者、知变者, 金农的一生都 在创新,虽说 是 70 岁创造 渴笔八分,实 际上他的这种 创造也有一个 逐渐发展的过 程,可以分为

3  《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P46 

4 《美术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P97

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三十九以前,这一 时期金农已练习隶书多时,风格还不 明确,特别是三十五岁时,金农初上 扬州,当时扬州流行郑谷口隶书,为 了卖书糊口,金农和高翔、汪士慎等 一样,模仿郑体。因此,金农早期隶 书呈扁形,提按分明,用墨浓重。但 他没有局限于此,后别出心裁。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有《五言联》、《隶书范 石湖诗轴》、《王彪之井赋轴》(藏故 宫博物院)(图二)等。 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为三十九岁前后至五 十岁前,这一时期金农隶书的风格开

始明确,在隶书中加入了草法,落笔更为厚重,时而露飞白,结体紧凑,点画灵 活。代表作有《王融册》(图三)《隶书题倪赞溪山秋意诗轴》(图四)等。 

第三阶段从其五十岁至七十岁,这一时期是金农 隶书变革的高峰期,隶书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横 画多用侧锋,方形起笔,至转折处省去提按转折,更 为方整。收笔不回锋,重落轻提,方中寓圆。结字上 重下轻。章法虽取横势,但因结字一长一短而呈纵向。 作品呈现出沧桑古老之气。最让人惊讶的是,凡重复 出现的字,金农不仅不做回避,反而故意追求一模一 样。在墨法上追求统一,基本上没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风格上平实单调,呈现出美术化倾向。代表作有 52 岁 时所作《为养堂先生作司马温公居雏轴》(兰千山馆藏)、 54 岁时所书《曹太守语录轴》(故宫博物院藏)、《童蒙 八章》(图五)等。 

图五 童蒙八章

第四阶段为七 十岁之后,他的“漆 书”正式形成,平 扁而不单调,稳重 而不刻板,简练而 古趣盎然,以拙为 妍,以重为巧,状 若老树着新花,而 姿媚横生,影响深 远。他大胆的继承 和发展了《国山》、 金农漆书的书风浅探(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689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