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时期的莫高窟存在着两种风格,一种是中原式,一种是西域式。中原式佛陀清瘦,格调潇洒,西域式佛陀丰满,半裸身体。这两种风格在此刻并存,体现了两种文化交流美好的结果。作为典型,第296窟结鲜明地反映了佛教东传入中国后,吸收、融合中国传统儒法道文化的特点。窟顶南披善事太子本生中的猎人穿着圆领裤褶,小口裤,民众都是裤褶,北披福田经变中的商人大多穿裤褶,还有工匠穿犊鼻裤,这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一种服饰。南侧女供养人,前二是比丘尼,后几位是世俗女性,第一位穿着襦裙,外披长袖大衣,这是非常典型的胡汉结合。其余几位女性供养人都穿着交领大袖襦袄,襦袄比较长,下面穿着长裙,身上披着披肩,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原汉服样式。
小结:
从北朝时期的莫高窟的壁画人物服饰来看,鲜卑族裤褶、中原汉服、胡汉混合占据了主流。北朝时期,民族众多,社会动荡。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文化交流的中心,多种民族文化在此碰撞、融合,迸发出激烈的火花。西域高昌、龟兹、于阗、中亚厌哒国、粟特国、波斯等贸易往来频繁,大量胡人涌入,并且定居,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使得佛教在此弘扬,所以大多壁画在这个时期,都带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还有许多佛教人物、佛教故事等都出现在了此时的壁画上。鲜卑族将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带到了此地,汉文化影响着胡文化,胡文化吸收着汉文化,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官制、语言、姓氏、服饰、通婚、礼仪不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吗?所以政治上的政策给予了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到当地,并被这个民族消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融合的过程,只有反复的糅合,才能达到最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景。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直积极的接收吸收外来文化,并没有一味的拒绝,这才使得自己的文化更加绚烂多彩。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2。5隋朝
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三百年分裂局面一统天下,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使得国家经济大力发展。由于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为佛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隋朝对于佛教的迷信和虔诚令人不可置信,佛教是国教,隋文帝更是因 “尊崇三宝,归向情深,恒愿阐扬大乘,护持正法”的言论被称为“大行菩萨国王”,隋朝崇尚佛教的原因使得敦煌文化更加繁荣。隋文帝和隋炀帝坚定的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促进中外交流,让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隋朝大业年间,西域高昌、康国、安国、石国、焉耆、龟兹、疏勒、吐火罗、米国等三十多个国家与隋朝交流来朝。隋朝初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所以敦煌文化发展极速,中西融合趋势鲜明。
莫高窟现存隋朝洞窟95个,数量之多,可见经济繁荣、文化蓬勃发展、佛教影响之大。内壁画内容上主要都是以佛教为主,佛教故事话、佛像、经变画、供养人画像等。并且随着交流的加深,菩萨的面庞渐渐变得女性化,艺术形象更加写实,通过观察隋朝供养人的服饰,由小见大,可反映现实生活。举个例子,第64窟的女供养人,窄袖长裙,裙腰及胸,身披披帛,非常美丽写实。第375窟的妇女身后有侍女,说明身份高贵,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高及胸的高腰服饰,显得身材修长美丽。窄袖长裙,高腰及胸,身材修长是隋朝女性的典型特点。第244窟,南边的弥勒说法图中的胁侍菩萨,眉目传神,目光向下看,若有所思,头戴宝冠,身披长帛,佩戴着璎珞,体态优美至极,华丽的衣裙,高贵的美丽,可见菩萨面庞更加女性化且服饰穿着更加世俗化。 敦煌莫高窟壁画服饰中的东西方文化(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9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