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核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
一。背景介绍
目前,核能和放射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美国三喱岛核电站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国际核恐怖组织的出现,防范和处置核或放射事故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核论文网或放射应急的一个重要内容。核辐射及放射性污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损害范围广,危害时间长,放射性物质半衰期有的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第二,核化毒物对人体损伤严重,受伤人员伤情严重复杂,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愈后不良。[1]第三,防护难度大,核化生物质污染扩散会因人员流动而扩大范围。第四,对公众心理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社会影响严重。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民众争先恐后囤积碘盐即是一个比较好的佐证。
二。核应急护理救援工作的特点
1。参与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近年来,核电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1月1日,全世界已有437座核动力堆在运行,核电在全球发电量中的份额已达到14百分号-16百分号,民用核设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另外,与医护工作密切相关的放射性医学应用不当造成的超剂量放射事件屡有发生。核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损害,甚至会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政府十分重视对突发核事件和放射事件的应对处理工作,国务院先后发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条例。[3]国家及政府对核应急救援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核应急工作需要在组织体系。战略管理。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有大的提高。
2。救援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核事故发生时,对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非放射性损伤(如烧伤。各种创伤)。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对环境的长时间污染及对大众造成的心理创伤等等。另外,核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及实施受事故源项情况。现场气候。地形。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救援工作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救援工作中的心理障碍问题
核应急及辐射事故对广大公众可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这也是核应急救援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几次严重的核事故救援经验证明,核事故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和效应,其后续影响甚至大于对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造成的损害。如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一方面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随着公众对核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公众不仅担心核辐射造成的早期物理损伤,还担忧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癌症甚至影响后代的遗传效应。这种恐核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上流传,成为发生核事故时影响公众社会心理反应的关键性因素。
三。核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策略
核应急医疗救援包括事故等级评估。分级响应。现场救援。去污洗消。诊断治疗。后送上级专科医院治疗。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除了现场急救与护理。手术配合。伤员转运。院内后续治疗。重症监护外,还包括心理问题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但这项工作并非每个护士都能胜任。核应急救援要求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提高伤员抢救成功率,因此现场救援经验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核应急事故及放射损伤发生的次数并不多,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并没有现场救援经验,对救援的特殊环境和特殊伤情认识不足。如湖南省大部分医院没有处置放射病例的经历,四川省仅3家医院的26名医生参与处置了7例放射损伤病人。所以,救援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十分必要。
1。加强核应急护理专业知识教育与培训
在临床工作中,核应急救援对于普通的临床护理人员而言接触较少,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患者及所获得的培训多为普通。常见病种的护理,核辐射患者的救援和护理经验不足。在应对核应急突发事件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以马上进入角色。因此,核应急护理教育与培训是护士角色适应良好的基础。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核应急救援与护理除了要应用到原来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特殊专业技能知识,如流行病学。公共卫生。通讯联络。特殊设备应用及指挥体系等。所以,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灾难护理以及核应急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与演练。在教学策略上,除了核应急理论知识,还应配合实战情境演练,模拟核应急现场救护情境,落实标准作业流程与常见问题的应对,以提升护理人员临场反应经验与技能,促进护理人员在核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心理及角色适应。临床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则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如损伤基本护理技能。特殊医疗问题。大量伤员的检伤分类及现场抢救。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等。
2。强化护士心理护理理论与技能
核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不仅仅是普通的关怀体贴。同情。健康宣教等,后期的心理危机评估及干预。救援人员本身可能面对的心理障碍使得心理护理人员必须完全适应于护理职业角色,端正职业心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干预技术:系统地掌握临床心理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能熟练而准确地评定患者心理状态。性质及程度,识别心理护理问题;能科学的提出心理护理对策和方案,因人而异的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及干预;定期的随访,判断干预效果并修正干预方案等等。
在校学习阶段,应加强护生的心理护理理论教育,尤其是核应急等灾难心理护理知识,完善护理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心理救援服务及心理干预技术的学习,积累有关经验。可定期开展针对核应急心理救援及护理方面的短期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熟悉相关心理救援及护理的服务项目。核心任务及基本的干预技术。使护理人员在接受核应急救援任务时就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术,在参与救援工作时既能进行自我调适,避免自身心理伤害,尽快适应救援角色;也能为受灾民众解决紧急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救援服务,并在灾后建立或参与相关心理卫生服务组织,完善后期心理干预工作。3。构建区域性核应急护理小组,强化护士角色训练
核应急救援护理工作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相比较,其工作环境。护理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有明显不同。而且在紧急事件的早期阶段,与组织能力(才能)相比,个人能力(才能)往往更重要,参与灾难救援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救援的最终效果。因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根据施素华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构建灾难救援护理人员抽组方案,还可提高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因此,除了加强护理人员核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教育,可建立区域性的核应急护理小组,逐渐建成完善。统一。有力的核应急救援护理体系。小组成员可包括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优秀护士及护理学专业人士,可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护理从业人员。对核应急护理小组成员,针对性的设计和推广相关的灾难护理课程,帮助小组成员了解核应急救援网络及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和职责,了解与核应急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形成包括护理基础教育。核应急救援相关专业知识。灾难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以及应急模拟演练在内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人员疏散。转移。现场救治。后期转移交接等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定期组织大型救援演习,提高紧急动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协同救援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考核及演练,提高核应急护理小组的救护水平,建立一专多能的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伍,随时做好应灾。救灾。协助灾后重建的准备。
四。结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频发的灾难,护理人员需要承担各种救治任务。尤其在核应急等发生频率较低。但后果又非常严重的救援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施救者。护理者。教育者。心理干预者。管理者和联络员等,而这些角色所承担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必须建立在护理人员自身角色适应良好的基础上。因此,核应急救援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及个人素养,才能在核应急救援中顺利完成护理人员角色所承担的任务。
刍议核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适应
刍议核應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适應【3269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