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會【2594字】

时间:2023-05-16 21:05来源:毕业论文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會【2594字】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论文网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通过对两组患者随访统计显示,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自我症状感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指标,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5(a)-0123-02

肝脏属机体内代谢器官,同时也是消化系统最大的消化腺,位于人体腹部位置,主要作用于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作用,此外,肝脏也具有维持人体体内血糖稳定的功能。但当肝功能出现异常后,如肝硬化疾病。病毒性肝炎等,特别是当肝脏炎症明显时,可发展至肝源性糖尿病[1]。该病于临床中表现与普通糖尿病症状差异不大,无特异性,起病隐匿,期间可伴有口渴。饮水增加。尿多。口干。食欲增加等,但体重呈逐渐减轻趋势[2]。在患者发病期间,随着体内肝脏病毒与糖尿病相会作用,为患者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带来严重影响。相关报道中指出[3],在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中,介入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理。精神健康。鉴于此,该研究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观察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效果,为临床肝源性糖尿病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纳入该研究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伴有重度脏器疾病者。伴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0。20±12。24)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24±3。59)年龄,根据患者症状分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者17例,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者5例,慢性中毒肝炎合并糖尿病者6例;研究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49。9±11。08)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33±3。87)年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者15例,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者4例,慢性中毒肝炎合并糖尿病者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即遵医嘱给药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常规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疏导: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因症状特点,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加上由于疗程时间较长,为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患者入院后常见表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情绪,对治疗均带来严重影响,病情改善效果不理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护理人员需以亲切。积极。乐观。开朗姿态介入,主动与患者交流,为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认知,强调负性心理对该病的恶劣影响。同时通过交流掌握患者心理情况,根据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爱好。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计划,使其心理不良情绪得以改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②饮食指导护理:由于该病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伴随终生,因此出临床药物治疗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口味偏好。症状病理。治疗原则等为基础,为患者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其中对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均给予正确。科学指导,如对于该病而言,清淡高蛋白。易消化的时候有助于消化,提升机体免疫与抗病毒能力,因此日常建议多食此类食物。此外日常饮食应避免过量摄入辛辣。冷食。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日间摄食以少食多餐为宜;③常规护理:患者在院期间应注意病房地面。室内卫生,空气质量等指标,地面可行早晚消毒液擦拭,辅助紫外线灯进行室内消毒。此外,患者住院期间应注重患者日常生活娱乐性,如室内布置电视机,根据患者喜好播放幽默。滑稽。励志等电视或影片,或为患者准备相关杂志。书籍。音乐等。此外日间可组织病友开展棋类。牌类游戏,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④普遍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治疗后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又出现部分患者因出院回家后诸多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复发等。因此根据此特点,科内可设置专业家庭护理教育小组,由科内职业技能。基础知识优异者带队,对患者日常生活结构(作息时间。饮食。健康锻炼等)给予指导,期间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正确用药。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指标进行统计,患者自我症状感受指标中包括纳差。胃肠不适。乏力3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感受越好。此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对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期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自我症状感受等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数据统计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1±5。7)d,对照组为(39。3±5。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P<0。05);且两组患者症状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自我症状感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与工作结构变化较大,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也呈现上升趋势[4],而此病又缺乏特异性,故常被误诊或漏诊。此外本病的治疗在临床中较为棘手,因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现目前临床中[5]胰岛素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关研究显示[6],在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中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辅助调控,包括饮食控制。适度的健康锻炼。心理疏导等措施,使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有所提升,机体抵抗能力。免疫能力有所提升,进而提高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从该研究结果处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数据统计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1±5。7)d,对照组为(39。3±5。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P<0。05);且两组患者症状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自我症状感受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指标,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會【2594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789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