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本病在急性阶段论文网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患者的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导致死亡。另一些患者不能幸免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造成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2]。而在骨科手术后如果不进行很好的护理则很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3],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76。5±5。5岁。女20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74。5±5。3岁。其中原发病有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干骨折11例。骨盆骨折9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76。5±5。5岁。女23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71。5±4。3岁。其中原发病有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干骨折10例。骨盆骨折10例。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因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M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定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人数的2。0百分号。对照自5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有1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人数的22。0百分号。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护理方法
3。1常规护理
①按照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②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下肢DVT的严重危害性。③指导并协助患者每4小时翻身1次,变换体位。④加强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采用留置套管针,保持通畅,避免留置时间过长,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4]。
3。2护理干预
(1)健康宣教: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应首先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详细向患者讲述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还要注意告知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酗酒,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②在患者卧床期间,适当抬高其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并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姿,避免过度屈髋,让患者的静脉血液回流通畅。(3)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辅助运动护理,按摩患者的下肢,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主要适用于尚未恢复运动能力的患者。采用口头讲解和动作示范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基本运动能力后进行舒缓的下肢运动[5]。
4讨论
许多静脉血栓起源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小腿腓肠肌静脉丛。静脉瓣袋等,临床上发现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这些都提示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与脉冲型血流相比,静态的流线型血流容易在静脉瓣袋底部造成严重的低氧状态,缺氧使内皮细胞吸引白细胞黏附并释放细胞因子,继而损伤静脉内皮层。血流淤滞造成活化的凝血因子积聚,并不断消耗抗凝物质,凝血-抗凝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血流淤滞是血栓形成的又一因素[5]。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对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后发现: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人数的2。0百分号。对照自5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有1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人数的22。0百分号。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护理干预對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165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