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2544字】

时间:2023-05-20 17:35来源:毕业论文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2544字】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医院院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7月―2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医院院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7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共1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论文网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急救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科学的护理,观察组产妇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9。60±2。68)min。出血量(424。49±54。63)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完全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等不良后果。结论依据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止血时间,而且能够减少手术以后的出血量,护理安全性比较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b)-0141-02

产后出血属于孕妇在分娩期间最为常见但又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怎样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症状,并积极预防然后适时地采取科学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属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内容[1]。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有产后出血的可能,护理人员就应当提前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准备工作,从而避免临床上出现患者死亡或者继发其他并发症现象。为探讨分析妇产医院院急诊患者产后出血的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该研究选择该院自2012年7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共160例,对其中的80例患者运用急诊护理方法,取得可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共160例,共有75例患者属于初产妇,其中,有19例患者属于院外转入;另外,共有5例患者没有做完整的产前检查,患者的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29。1±2。56)岁,产妇采取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产妇共有53例,顺产产妇共有107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80例,该两组产妇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于观察组患者,该院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依照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分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监护等系统的护理内容,积极进行预防与监控,护理人员要定期第对产妇全面地进行孕检,针对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密切监护,尤其是对于产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要足够重视[2]。在生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的监测患者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状况,如果产生了异常状况,则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并报医师进行治疗处理。在第三产程以后,护理人员应当尽快对患者的宫腔进行认真检查,要防止因为对子宫过度牵拉或者粗暴操作而造成的损害[3]。其次,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观患者察产后的出血状况以及出血量,如果其出血量在200mL以上,并且出现了面色结膜苍白等症状,则应当高度警惕大出血症状,要做好急诊准备。最后,还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产妇的自我诊断意识和自我检查能力,防范产后出血的发生。

对于治疗组的患者,则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急救的护理方法:针对该类产妇积极实施有效的扩容,并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产妇的黏膜。口唇和肢体温度及心跳等生命体征[4]。尤其是要对患者的子宫复旧状况与主观意识进行仔细的鉴别和观察,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失血状况,来对输液速度与输液量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避免因为输液不当而导致出现肺水肿等症状。护理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积极给予患者有氧治疗。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针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可以及时进行子宫按摩,一般选用阴道按摩法或者双手腹部按摩的方法,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不能过重,并且按摩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min左右,在这时,还要并及时地排查产后出血的原因[5]。最后,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护理,以此来缓解产妇的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1。3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综合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表示。

2结果

经过科学产后出血护理,观察组产妇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1。49±2。54)min。出血量(282。61±57。87)mL,对照组产妇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9。60±2。68)min。出血量(424。49±54。63)mL,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完全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8,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等不良后果。

3讨论

临床上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到妇产科产后出血的90百分号以上[6]。临床实践证明,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时间长。患者体力透支过度。胎儿体质量过大以及子宫发育不良等诸多因素。另外胎盘因素也可能导致,因为产妇在分娩实施第三产程以后,常常胎盘不能完全的剥离,从而造成子宫不能完全收缩,导致产后出血症状的发生[7]。再就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患者没有提前做好必要的产前检查,在护理时,没有给予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检查等,结果引起了产后出血的现象。另外,在产前如果已经患有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瘫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都可能成为引发产后出血的病因。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应当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急救的护理方法,在护理时要实施积极有效的扩容。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并对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与主观意识进行仔细的观察,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来调整输液速度与输液量,避免因输液不当而导致肺水肿症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还要针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可以进行子宫按摩,此外,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护理,以此来缓解产妇的紧张和恐惧的情绪[8]。最后,还要对产妇加强健康教育,如果发现不适,及时要向医师和护理人员反馈。通过该研究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经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产妇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9。60±2。68)min。出血量(424。49±54。63)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完全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等不良后果。这充分证明,依据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止血时间,而且能够减少手术以后的出血量,护理安全性比较高。

综上,对于产后患者,在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指症,患者如若宫缩乏力。胎盘不能完全的剥离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出现出血征兆现象以后,就应当提前做到急救的护理准备工作,从而避免出现患者等造成死亡或者并发症不良后果,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急诊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2544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90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