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因,全世界11。1百分号的死亡源于卒中。尿路感染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脑卒中急性期常会导致患者排尿障碍(尿失禁或尿储留),患者入院后多予以留置导尿,而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论文网。有文献指出,80百分号的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有关[1]。我们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共收治脑卒中患者253例。其中219例采取了留置导尿,男性130例,女性89例;年龄42~83岁,平均61。5岁;住院时间6~122d;共发生尿路感染35例。
1。2诊断标准我科对住院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诊断,参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
1。3留置尿管的护理对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置入尿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无需要限制液体摄入的情况,则保证患者入量,维持其尿量在2000~2500ml/d,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3]。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对于留置尿管在1w内的卒中患者,一般不采用膀胱冲洗,予常规尿道口消毒处理。而对留置尿管超过1w的患者,根据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1。4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病历。护理记录以及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结果,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等资料。
1。5统计分析使用SPSSl7。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因素分析中,对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计算OR值;对有序变量以其中一组为参照,计算其余各组与之相比的OR值。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对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等9项变量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
以上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年龄。是否首次发病。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及基础疾病纳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2。2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有26例患者的尿培养分离得到致病菌,61。5百分号为大肠埃希菌,15。4百分号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他为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3讨论
在,泌尿道在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中居第3位[4]。多数卒中患者因病情需要会留置尿管导尿。这类患者生理功能受损。抵抗力低,因此易并发各种感染。
我们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首次发病。留置尿管时间及基础疾病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与首次发病的卒中患者相比,再次发病者可能受先前脑卒中后遗症的影响,并且再次发病普遍病情较重。恢复较慢,更易发生感染。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尿管持续刺激尿道及膀胱的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对细菌的防御能力,会增加细菌引发尿路感染的机会[5]。合并有其他的全身疾病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使之成为高度易感者。例如,糖尿病可致蛋白代谢受损。机体防御功能减弱,而高尿糖亦利于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6]。
针对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疗效,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对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加强护理。置入尿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对尿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防止尿液逆流,导尿引流管不能弯曲受压,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避免两者连接处轻易脱离或导尿管意外脱出。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不但能减少污染机会,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7]。有文献提出,单向活瓣集尿袋更换1次/w为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更换2次/w较适宜[8]。对留置尿管时间在2w以上的患者要注意加强膀胱功能训练,每日定时夹闭尿管,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同时,还应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病。原发病,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卧床,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和基础护理[9]。
总之,由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地位,应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1596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