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干预对降低内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压疮是指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出部位。这种损伤一般是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的。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严重时还可能继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自2014年1月起,本院参照原卫论文网生(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部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以及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压疮预防快速指南对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改良,并修订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4~12月内科收治的39例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优化干预前),平均年龄71岁,2014年1~4月收治的37例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优化干预后),平均年龄73岁,排除潜在难免压疮病例。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凭借原有经验及常规压疮防范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应用结构化方法优化风险评估进行压疮高危患者识别,优化压疮高危上报信息系统,重点针对压疮高危患者的个性化高风险因素进行压疮教育及观察防范,并签订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
1。2。1应用结构化方法优化风险评估进行压疮高危患者识别在原有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的基础上,加入备注项目,如:①评估环节: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时;②评估对象:对卧床。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肥胖。癌症晚期。持续高热(体温38。5℃以上)。石膏固定。使用镇静剂。疼痛。病情危重。不能自行改变体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③评分标准: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提示极度危险;④预防及上报:评分≤18分,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施。评分≤12分,极可能发生压疮,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签难免压疮风险告知书,同时上报压疮护理干预小组及护理部,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进行监控;⑤压疮预防措施,见表1。
1。2。2优化压疮高危患者上报信息系统2014年以前需在护士电子工作站填写压疮高危患者上报表,项目较多比较繁琐。2014年1月通过简化上报程序,只需在护士电子工作站右击患者信息,调整高危上报为压疮高危“,再点击保存“。上报“,3s之内即可上报到压疮护理干预小组和护理部进行质量监控,大大提高了护士上报依从性和工作效率。
1。2。3重点针对压疮高危患者的个性化高风险因素进行压疮教育及观察防范每名责任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个性化因素评估,如患者移动能力。皮肤水分等状况。营养指标。影响灌注和氧合的因素。高龄。摩擦和剪切力。感知觉。全身健康状况。体温。患者依从性等。针对个性化因素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压疮知识教育,每班次加强观察防范,尤其注重高发时段的巡视。
1。2。4签订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根据每名患者的个性化因素和特点,制定适合个体的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明确患者适宜可行的防护措施,进一步强化压疮知识教育,提高依从性和预防效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压疮是全球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护理问题,在第三届亚太地区造口治疗师大会(APETNA)中,有1个会议主题是:压疮,我们已经做到位了吗?“充分说明压疮护理受到了护理界同仁的广泛关注。本院历年来资料统计显示,内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科,这与内科患者病情危重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因此,内科压疮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而压疮的护理重在预防,通过优化护理预防干预等系列护理措施的实践,可以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对于保证住院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良好的效果,值得护理人员借鉴和参考。
优化护理干预对降低内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優化护理干预對降低内科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研究【157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