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nberg(1995)认为外显自尊是个体基于自身的内省和他人的看法,对自己的消极或积极的评价和态度,是有意识的。所处社会环境、行为动机等因素都会对外显自尊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当个体感到很烦闷、难受时,就可能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想法,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都无法取得自己预期想要的结果。但是经过适当的调整,当个体的心理状态恢复良好时,个体可能就会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就不会有那么多负面的评价了。因而,研究者并不能确定他所测量的个体的外显自尊是恒定的(徐文明,2012)。论文网
Greenwald(1995)基于过往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内隐自尊这一概念。他认为内隐自尊是一种个体没有办法通过自省认识到的对与自己有关联或者无关联的客体进行评估时的态度。随后在2000年Greenwald和其他学者发现,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相关系数比较低,是个相对独立的结构。2006年国内学者杨福义和吴明证也验证了这个结论。
陈成文和潘泽泉(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行为,是一定的社会团体和网络通过一些物质、精神的手段去帮助和支持那些弱势群体。王雁飞(2004)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一般或具体的支持性资源,是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它能帮助个体更好的解决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社会支持一词的含义至今未在各个学科达成一致,但从本质上来说一般就是以下这两类:客观的支持和主观的支持。
Rosenberg (1995)认为自尊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并且是社会支持最终的结果,此外,良好的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对于维持青少年的自尊有着很大的作用。80年代哈特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个体关系亲近的人的社会支持和自尊的感知相关性在0。50~0。65之间,所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自尊水平越高。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会支持与自尊相关并且会对其产生影响(张汀,2013)。
目前探讨整体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的文献比较多,但是研究外显、内隐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的文献却很少,只有两篇。这两篇文献的被试群体分别是艺术类高中生(张艳艳,景一博,2011)和网瘾大学生(陈霞,肖之进,2014),最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以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外显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从外显、内隐两个维度来探讨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对社会支持与自尊关系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创新作用和指导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师范院校25名女大学生为被试,其中有效被试为19名,平均年龄为22岁。纳入标准:全部被试都是自愿填写问卷和进行e-prime实验,也都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
2。2 研究工具
2。2。1 内隐自尊的测量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来作为内隐自尊的测量指标,测量个体的内隐自尊。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蔡华俭,2003),而且被研究人员广泛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共有五个部分,具体实验程序见表1。计算数据时,只算第三、第五部分的数据,而将第一、二、四部分的数据作为练习数据,不计入计算中。
2。2。2 外显自尊的测量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来测量个体的外显自尊。分数分为4级,1是非常符合,2是符合,3是不符合,4是很不符合,其中6题是反向计分的。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外显自尊水平越高。 女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9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