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一般比母体化合物要低,但Burhene[8]等的研究却显示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不能忽视。Wollenberger[9]等对养殖业经常用于治疗和促生长的9种抗生素对大型溞生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Pomati等[10]研究了几种抗生素在浓度1~1000μg/L时,对Synechocystis和Lemna minor生长的影响。红霉素、四环素、异丁苯丙酸(Ibuprofen)对Lemna7d - EC50分别为5.6、1.0和4.0 g/L。
Wollenberger等研究发现,喹乙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很强,并对水环境有潜在不良作用;1mg/kg的土霉素会使锥形宽水蚤生长异常和繁殖障碍。低于急性中毒剂量的奥林酸仍能严重干扰淡水中甲壳类生物水蚤的繁殖性能。伊文菌素对大型蚤的毒性大于鱼类。伊文菌素对太阳鱼和虹尊鱼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18和310 μg/L。同时,水蚤和鱼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比较敏感,蓝绿藻细菌对很多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如阿莫西林,青霉素,沙拉沙星,螺旋霉素和土霉素等的EC50值均低于100 μg/L,并对鱼的酶活性、免疫机能和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4 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进展
1.4.1 铜绿微囊藻的基本特征
铜绿微囊藻系单细胞淡水浮游植物,隶属于蓝藻门( Cyanophyta ),蓝藻纲( 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 Chroococcaceae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Kütz ),群体团块大型,肉眼可见,呈现橄榄绿色或墨绿色,幼时成球形、椭圆形;成熟后为中空地囊状体,细胞球形、近球形、直径3~7 μm,群体中细胞分布均匀而密贴。原生质体灰绿色、蓝绿色、亮绿色、灰褐色,多数具假空胞,主要用来调节其浮力。伪空胞内含有大量中空的亚纤文圆柱体,称之为气囊。有些衰弱的气囊可以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消除,同时又有新的气囊在伪空胞中组装,这种气囊动态的变化是微囊藻调节浮力的机制中的一种。铜绿微囊藻生长在各种水体中,夏季繁盛时可形成水华;亦生于潮湿的岩石上。在我国大部分富营养化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在数量和发生频率上均占优势。铜绿微囊藻在适宜条件下,大量增殖并上升到水面,形成水华,产生毒素,给环境和人畜带来极大的危害。
1.4.2 铜绿微囊藻的生理生态特征
温度是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因子中的主导因子。它一方面通过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各类物质(如矿物质、CO2、有机质)的垂直运动和在各层分布(溶解氧、离解率或分解率等),间接地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更主要的则是直接通过控制光合作用的酶促反应速率和呼吸反应强度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产量和净生产过程[11]。26°C和30°C时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这些也解释了夏季水华现象易暴发的原因,夏季温度适宜,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占优势,影响到其它同级食物链的藻类的正常生长。
光照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特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12-13]。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光照周期[14]和光质三个方面[15]。
Takahashi等[16]研究了日本霞浦湖中光照与铜绿微囊藻光合速率的关系,住处比增长速度在弱光时随光照强度增加而生长加速,而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光的依赖性降低。不同藻类对光强的适应程度不同。23°C时,在BG11培养基中,培养周期13d,光照度4300 lux最适宜讨论版微囊藻生长。
徐虹等( 2007 )[17]在我国首次报道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PCC7820在光照/黑暗( L/D )周期环境下光合作用速率呈明显的昼高夜低近似24h周期变化,这种变化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至少能持续运行三个周期。L/D周期变化能影响光合节律相位,经反光周期处理后期光合放氧节律也随之发生相反变化。他们的研究还证明,光合节律相位还受温度的影响,但节律周期在20°C~28°C并不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具有温度补偿效应。因此,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受生物钟的调控,而温度和光照的改变能重置生物钟时相。 金霉素对蓝藻的急性毒性研究(4):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