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实验操作 17
3.2.3 实验结果 18
3.3 解草酮的表征与分析 18
3.3.1 解草酮的红外光谱分析 18
3.3.2 解草酮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19
3.4 实验条件优化 20
3.4.1 pH因素的优化 20
3.4.2 后处理条件优化 20
3.5 重结晶提纯 21
3.6 本章小结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 引言
1.1 除草剂安全剂的概述
除草剂安全剂(Safener)又称为解毒剂和保护剂,是指用来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的药害,从而增加作物的安全性和改进杂草防除效果的化合物。安全剂施用在作物和杂草之间时具有增强除草剂选择性的能力。在除草剂中加入安全剂,是人为赋予除草剂以选择性的一种手段[1]。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耐药性、保护作物免受农药残留物的损害,也可以用来解决难除杂草的防除问题[2]。此外,除草剂安全剂还可作为有力的研究丁具,用来检测和操纵控制除草剂选择性的生化和生理机制。因此,除草安全剂的作用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1.1 除草剂安全剂的由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除草剂被普遍使用,除草面积和除草剂用量逐渐增大。除草剂产量及品种均占农药比例的第一位。化学除草剂具有省工省时、低成本、除草效果好的特点,但它的广泛使用也日益受到经济学和生态学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由于杂草危害作物产量损失惨重,另一方面除草剂的广泛使用收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多重制约,如长残效除草剂的残留毒性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新除草剂的研制和开发费用昂贵,迫使人们寻求新的方式使用现有的除草剂,除草剂安全剂也就应运而生了。
除草剂安全剂的应用可追述到上世纪的40年代末期。1947年,Otto Hoffman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番茄用2,4,6-D处理过后,再用除草剂2,4-D处理居然不出现任何除草剂药害症状。进一步的试验表明,用2,4-D叶表处理,能保护小麦免遭除草剂燕麦灵的药害[3]。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开始遭到了一定的反对,但Hoffman 最终还是确定了这些互相关系的潜在意义,在1962年首次提出了除草剂安全剂的概念,并设计出筛选程序,用来检测具有安全及活性的化合物。
1972年,海湾公司在世界上推出了第一个商业化的除草剂安全剂品种:1,8-奈酐(NA)。奈酐一般用作种子处理剂,保护玉米免遭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药害。随着除草剂安全剂商品化的品种不断推出,其观念也越来越明晰。所谓安全剂,就是有选择性地保护农作物免遭除草剂药害,但不降低除草剂毒对靶标杂草的活性的物质。
除草剂安全剂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A:应用于高效而无选择性的除草剂以保护作物其不受药害;B:提高除草剂的用量以防除抗性杂草时用;C:消除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以保护后茬作物[4]。
1.1.2 除草剂安全剂的分类
除草剂安全剂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萘酸酐类、二氯乙酰胺类、肟醚类、杂环类、磺酰脲(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杀菌剂类等[5]。在众多安全剂中,有的已经商品化,有的还在研制或开发中。下面表1.1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商品化除草剂安全剂。
表格1.1:常见商品化的除草剂安全剂
安全剂 试验代号 开发公司 适用范围 除草剂 应用方法 解草酮的合成工艺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