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在关注自闭症儿童以及相关的治疗方式时,社工对自闭症儿童介入也必须作深入的探讨。自闭症儿童家长需要面对的是自闭症儿童治疗难、教育难、生活难的一系列困境。自闭症儿童病症的长期性,特殊性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态造成极大影响,且他们大多数呈现消极逃避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在家庭内部往往不能够进行解决和释放,家庭自然会把内在的压力转接出去,这也是人为的心理防御机制。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期望、教育方法、教育心态都会间接影响对社工的要求,在社工介入时会注入更多的期望,不仅是体现在生活方面,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面。社工在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孤独症儿童社工介入的专业性如何,决定了自闭症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在进行教育训练时与家长的配合度,直接影响着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成效。而不良的影响则会削弱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效果,使孩子错过了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带来终生带来遗憾。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文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自闭症儿童在行为表现上与正常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情感意识薄弱一直存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外界的感知拥有自我的评判标准。自闭症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世界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与现实世界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儿童(0—14岁)处在人生发展阶段的初期,自闭症一直会陪伴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理解、模仿、情感表达的发育是与现实社会脱节,虽然通过训练能够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各种能力,去适应现实世界,但他们的行为需要经过长期的重复性的训练。在中国,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医生首先诊断并命名了“自闭症”,并于2006年“自闭症”被定义为“精神残疾”,是终生不能痊愈的疾病。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只能根据其能力基线开始,制定特别的、适合的教育训练计划,并将每一种预期的能力分解成许多小的技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以帮助其建立有用的社会技能。
2、社工介入
社工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个案、社区三大工作方法来干预和治疗自闭症儿童群体。社工不同于机构内的特殊教育的老师,他们不会因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而有特别的照顾。社工用更加平等的方式,社会性的方式去介入自闭症儿童,但在这过程会与家长和特殊教育的老师产生理念上的摩擦。
(四)研究方案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是访谈法和文献法。
(1)文献法
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主要通过相关自闭症儿童的研究性文章和专业书籍收集资料;
(2)访谈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非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没有定向标准化程序的自由交谈,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及其特教老师的体验是从实践生活中获取,通过非结构式访谈获取信息。 儿童自闭症及其社工介入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