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电网短路电流控制的基本措施
1。2。1统一规划电网
电网短路电流与系统结构、电源的接入方式等密切相关,无论是电网结构还是电源的接入方式都是电网规划的重要内容。系统一旦建成,其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基本固定,若要提升该承受能力,或者需要巨大的投资,或者在运行方式上做出一定牺牲。因此,完全可以认为系统短路电流是电力系统的一个自然属性或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极为有限的资源,必须纳入统一规划。
控制短路电流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电网规划,如按照电网规划的一般原则“电网跟着负荷走,电源跟着电网走”来控制短路电流。控制短路电流绝不仅仅是电网一方的责任,它由接入电网的所有发电机共同产生。因此,电网在接入电源时要考虑接入点短路电流的限制,电源也要为控制电网短路电流承担责任。在电力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后,甚至可以将短路电流作为资源将其市场化,由市场决定并分配某一地区控制短路电流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是交流互联的,因此一个地区的短路电流决非本地区自身所能完全决定的,区域电网公司或更高的国家电网公司在协调各地区的短路电流控制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只能也必须从规划抓起。
在系统运行和局部电网建设中,目前控制短路电流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变压器等元件的阻抗、引入限流电抗器或采用解环运行的方式等。这些方法在日常运行中比较有效,但更应该从电网规划的角度控制短路电流,如在规划中统筹限流电抗器接入点与容量的选择,兼顾未来解环运行时解环点的选择等。
1。2。2提高电网稳定性
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直接决定该电网的整体稳定水平。我国在控制电网稳定性方面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建设坚强的受端系统,即加强和逐步扩大相邻主要负荷集中地区(包括电源)内部和它们之间的网络联结,以减小受端系统的电源阻抗,使受端系统主网的电压母线维持一定的短路电流水平,在振荡时该母线电压不至于过低。为此,要求地区主力电源一般直接接入主网,甚至在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确有明显效果时可装设适当容量的大型调相机。这些原则在1981 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说明。事实上近20 年来上海电网的发展与规划思路也正是按照该原则进行的,这也是多年来上海电网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强大理论与物质基础
因此,在电网发展初期暂态稳定问题比较突出时,在一程度上保持甚至逐步提高短路电流水平是完全必要的。但当稳定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提高短路电流水平来提高电网稳定性就不再十分有效了。如上海电网的暂态稳定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在主保护可靠动作的情况下,电网可以承受任何一处三相永久故障;二是正常方式下电网潮流一般不再受暂态稳定极限的制约,而只取决于电气设备的热稳定极限。由此可见,暂态稳定问题在上海电网中已不再是限制电网运行方式的主要矛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上海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主网(220kV)任何一处三相短路故障的极限切除时间都已大于0。2s,因此可以认为上海电网已具备通过一定手段控制短路电流的条件。
1。2。3采用适当的电压调节手段
我国电力系统采取分层分区平衡的原则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因此理论上在最优状态下500kV 系统与220kV 系统最好没有无功交换,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点。为了协调电网中的各种无功功率调节与电压控制手段,从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方面考虑,需要超高压系统提供“电压参考”作为全系统电压的基础。如在法国电力系统中,电压控制采用“主导节点”控制模式[2],即根据主导节点上测得的电压变化修正“控制机组”电压调节器的整定值以控制机组的运行状态。为此要求主导节点的电压变化对于全控制区具有代表性,即当主导节点电压保持不变时,即使负荷条件变化区内各变电所的电压变化也不大,这样的主导节点优先选取区内短路电流水平最高的变电所。上海电网的电压控制模式虽然未能做到修正“控制机组”电压调节器的整定值,但其思路与法国电力系统基本一致,但这种控制思路在500kV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远低于220kV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时很难实施。最直接的例子是很难通过调整500kV 联变分接头来控制220kV 母线电压。1994 年前后,由于220kV 系统的运行电压偏高而500kV 系统的电压偏低,上海电网曾多次调整500kV 联变分接头希望降低220kV 母线电压,但220kV 母线电压并没有大的变化,而500kV 母线电压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显然与当时两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相对应。因此在当时提高500kV 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通过分层分区降低220kV 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是完全合理的,有益于加强全系统的电压控制。 SVPWM零磁通短路电流限制器的研究(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9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