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年产量180万吨中厚板车间工艺设计(3)

时间:2019-07-22 14:31来源:毕业论文
在一九八五年左右,美国率先实现可生产中板的二辊可逆式轧机。靠蒸汽机传动的轧辊,以 机械 式的操作完成了来回往复轧制,在轧机的前后都安装了相


在一九八五年左右,美国率先实现可生产中板的二辊可逆式轧机。靠蒸汽机传动的轧辊,以机械式的操作完成了来回往复轧制,在轧机的前后都安装了相匹配的传动辊道,而且该轧机的辊身长度达到了两米以上。
随后的不久,世界上的第一套三辊劳特式轧机在美国诞生。不如以往的轧机形式,该轧机的往复轧制是通过升降台来实现,而并非是利用轧辊的正反转。该工艺的进步惊叹世界,各国争先采用这种形式的轧机。
然而世界的第一台四辊可逆式厚板轧机也是诞生于美国,由美国钢铁公司投产的这套设备是在一八九一年问世的。
在一九八一年,首套棍身长度达到五米以上的宽厚板轧机由卢肯思钢铁公司设计建成,这是一套5230的四辊轧机,据说是为了军舰钢板的需求而建的。
美国钢铁公司南厂在一九零七年,首次建设了可以扎边的万能式中厚板轧机。然而其立辊的能力较小,边部的压下量非常小,非常新奇但是没什么明显的效果。
该美国公司续第一套万能式中厚板轧机后,又投资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的中厚板轧机,当时市场对十毫米厚度的中板需求较大,该套设备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保证板型及表面质量并且能够大量生产,一套精整作业线被布置在在该套连续式轧机的精轧机组后。
二战期间,日本也投产建设了一套辊身长五米以上的四辊厚板轧机,也是采用蒸汽机给予动力,当然也是为了满足军备的需求,主要是海军军舰用钢板。
二战结束后,中厚板在压力容器,建筑,机械制造,大直径输送管道上的发展与需求急剧扩大,对中厚板的质量要求也有了更加高的标准要求,尤其是海上的运输,考虑到多种苛刻要求,技术改造迫在眉睫。
终于大量的技术改造在一些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发达国家完成,大刚度的双机架轧机,低刚度轧机等应运而生。在控制轧制技术的实现后,中厚板的板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计算机的产生和普及使得轧制过程自动化得以初步实现。
由于天然气和石油等超长距离输送管道大量的市场需求,要用到的大直径钢板也变得热门起来,此时正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5500为主的特宽单机架轧机问世,轧机形式又升了一级。
然而以往的产钢大国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了,一些工业强国甚至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这是因为随着技术改革的节奏变慢,技术创新遇到瓶颈,加上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过于萧条的原因。
日本淘汰了7套设备,而美国过半的轧机都停产了。曾当时中厚板轧机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率高达百分之60,而后仅存一半。
在德国一家钢厂,当时四套中厚板轧机也仅幸存一套最好的,另外三套只好停产,甚至以二手设备的姿态出售。
自此以后,国外大型轧机已不再建设,偶尔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厚板轧机了。
中厚板轧机是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的高度和水平,各个工业发达国家都有他们各自的生产技术特色,都有若干套这样的轧机设备,生产的产品钢材也是拥有较高的质量和经济指标,但总的说来,在众多的国家中,日本的中厚板轧机的性能以及他们的生产技术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一个领先的地位。
用户的需求以及对钢板质量性能的要求逐年上升,中厚板的用途得以开发,变得更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新技术的开发刻不容缓,促使各钢铁行业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革和设备的改造。
为了在国际市场内抢到比较多的份额,许多国家进行了设备装备的改造,新品种的开发,质量的提升,产品的合格率等都有了明显的特高,控轧控冷技术的问世使得中厚板生产的步伐更向前迈了一步。尤其以韩国,日本以及德国为先行者。 年产量180万吨中厚板车间工艺设计(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362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