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年产4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车间设计(26)

时间:2016-12-12 20:22来源:毕业论文
车间内铁路应尽力求铺设于车间一侧。铁路铺设长度根据车间运输量大小确定,其车皮到墙或柱子的距离里应大于0.5米。 10.5 设备间距 主要设备之间在位


车间内铁路应尽力求铺设于车间一侧。铁路铺设长度根据车间运输量大小确定,其车皮到墙或柱子的距离里应大于0.5米。
10.5 设备间距
主要设备之间在位置上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之间在距离上的确定是车间平面布置中的重要问题。在考虑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决定间距时应根据产量大小、轧制产品长度和设备操作条件等因素。在保证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紧凑,以节省车间面积和投资。
10.5.1 加热炉到轧机的距离:
加热炉到轧机的距离大小与加热炉布置方式有关。加热炉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加热炉中心线与轧机中心线平行;一种是加热炉中心线与轧机中心线垂直。当采用平行布置时,如采用钢锭为原料,在满足上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结合厂房柱距模数确定。根据现场经验次距离如为中型轧机以30米为好;当采用钢坯为原料时一般此距离在25~30米的范围内。加热炉与轧机垂直布置的情况常见于线材轧机车间。对连续式布置的轧机,加热炉到轧机的距离可大为缩短本车间的距离是24.6米。
10.5.2 轧机机列间的距离
机列间的距离与轧机布置的型式有关,也与采用的原料种类有关。若采用钢锭为原料,常在一列后二列前的轧制线上设置热剪机,此时第一列第一列轧机到热剪机的距离为升降台的长度与轧机轧出的轧件最大长度之和再加上2~3米的余地。根据经验,此距离为50~60米。对于生产方、圆钢坯的轧机,其二列之间的距离由于可不设中间剪而大为缩短。在此次设计中粗轧机架间距离为2.6米,粗轧机到中轧机间的距离是6.3米,中轧机组间距离为2.4米,中轧到预精轧的距离是2.4米,预精轧机组距离3米。它到精轧机组距离40米,而精轧机组间距离0.82米。
10.5.3 轧机到剪切机的距离
轧机至剪切机距离则决定于剪切机能力和轧件长度。当剪切机生产能力很大时,一般轧机到剪切机距离可定为1.2~1.5倍的轧件长度。如剪机能力不大,应适当增加此距离,一般可按容纳两个最大轧件考虑,如在作业线上设置飞剪,则此距离可大为缩短。
10.6 厂房的设计
10.6.1 厂房跨度布置
轧钢车间一般由原料跨、主轧机跨、成品跨、加热炉跨、精整跨组成。跨间布置的方式很多,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轧机组成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当两组或两组以上轧机机共用一个原料跨时,原料跨和主轧跨采用垂直布置;当一个轧机自用一个原料跨时,一般可成平行布置。
成品跨的安排则与精整作业线布置有关。可以布置在主轧跨内共用吊车,也可以与原料跨共用一条铁路,也可以单独成跨。
10.6.2 厂房跨度大小
厂房跨度实际上可视为厂房宽度。厂房越宽,劳动工作条件越好。主轧跨的跨度大小要根据轧机的机列所必需的横向尺寸和其它因素来考虑,跨度的尺寸要符合厂房建筑统一的模数规定。如小型车间可定为15~18米,中型车间为24米,大型车间可在30米以上。当跨度大于18米时,模数为6,小于18米时,模数为3。
10.6.3 柱距尺寸
柱距大小就是相邻两个柱子之间的距离。在没有特殊工艺要求或设备安装要求的情况下,轧钢车间柱距一般为6或12米,如有特殊要求是柱距可以增加,有的甚至可达40米以上。当跨度大于18米时,模数为6,当跨度小于18米时,模数为3。
10.6.4 吊车轨面标高
从吊车轨道面到车间地坪的距离称为吊车轨面标高。有时也称为工艺高度。决定车间轨面标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车间设备高度、主要操作台形式及其高度、运输要求等。
主轧跨轨面标高要考虑到换辊时机架盖与上辊一起吊走这一因素;如无特殊要求,与主轧跨相邻的副跨(如成品跨、原料跨等),原则上应与主轧跨相同的吊车轨面标高。按照建筑统一的规定,轧钢车间高度模数一般为2米。成品跨标高一般为12米,中型车间轨面标高一般为8米,小型车间一般为6米 年产4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车间设计(26):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8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