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立法、司法、行政在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下,因为分立而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又因为相互制衡而很难达成政治共识,进而导致决策过程漫长,决策效率低下,决策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信息的时效性的体现)
“一党翻”真实的追求
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看, “一党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政党体制形式, 它通常是指一国之中仅存在一党, 或者虽有两党或多党存在, 但只有一党起主导或领导性作用。然而在此之前, 中国的政党组织者们却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一党制”的设想和追求。
在《中国同盟会方略》中, 党人将的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 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 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19] 在这三个时期中, 军政府是的领导者、恢复的组织者、建设的指导者,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唯一中心势力。而“军政府”又是由党人组成的, 其它政治力量自然不在其中。在“宪政”开始之后的“国民会议”中会不会出现其它议会型的政党党人当时尽管没有对此做出直接的回答,但是在清末他们对议会型政党一直持有反对态度。因此即使在“宪政”之后, 党人仍然认为自己在未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位, 不言自明。在民初, 尽管派将自己的组织公开化, 并组建了公开的政党尽管他们也主张党际之间应以和平光明的手段实现“政见”之争。但是在现实斗争中, 情绪化的“意见”之争, “意气”之斗却不断反映出来。透过这种情绪化的反映, 也可以看出他们以我为中心的“一党制”倾向。在国民党成立之时, 宋教仁说“然自斯而后,民国政党, 唯我独大, 共和党虽横, 其能与我争乎”。[20]实行两党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标准答案 英国、美国
同样, 维新立宪派人物也有他们的“一党制”考虑。在清末, 他们的政治理论逻辑是中国的存亡系于立宪, 而立宪政体“非政党不能运用”,政党功能实现的途径以英美式的“ 两党制”为最佳。在他们的设想中, 由维新立宪“激进派”组织而成的政党, 在未来的议会政治活动中一定会占据优势, 主导着中国的前途命运。同时, 在他们看来, 民主派的组织是“芳民”团体, 不是“堂堂正正”的政党, 在立宪体制下, 根本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到了民初, 旧立宪派人物视民主派组织为“乱暴派”、“暴民社会”、“横行骄赛之新贵族”,把与他们的斗争视为首要任务,“本党共和党对于横行骄赛之新贵族, 常思所以制裁之, 使不得逞气“暴民政治之祸更甚于洪水猛兽, 不可不思患而预防之。”[21] 自身力量犹嫌不足, 便拉上“ 官僚社会”联合对付“乱暴派”。同时, 在他们看来, 较之“官僚社会”,他们有“新”的方案较之“暴民社会”,他们有“稳”的计划。他们的组织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未来舍我其谁。
应当指出的是, 正是由于派和立宪派均存在“ 一党制” 的追求, 存在以我为尊、为先、为大、为中心的设想,因此造成了他们在清末势不两立, 在民初冰火不容的局面。同时, 他们内部的各种组织也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同样的追求和设想。这是造成民初中国党争不已、政局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行两党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6):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4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