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法治“与德治“在一般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总结出法治“与德治“的这种辩证关系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然后通过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依法治国与论文网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并且提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把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阐述了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法治德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辩证关系
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历来都是法律家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论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二者究竟应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曾成为一段时期内理论界探讨的热点。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法律来为之保驾护航,同时也离不开道德的影响与支持,因而在,法治“与德治“应当同步并举。然而,诸方面的原因,却使得法学界不少人对德治“的认识有些偏颇,以致许多情况下,当我们一提到德治“这种说法的时候,便会招来许多非议。同志在一次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说明,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的。因此,研究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探讨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途径与方式应成为每一个法学工作者所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一)法治“与德治“区别
1。治国方略上的差异
法治“与德治“的最终归宿都在治国上,但二者在治国的侧重点上却截然不同。换言之,前者主要侧重于先治法“,后者则主要侧重于先治人“。理论上,就治人“与治法“的轻重而言,治人“应重于治法“。这是因为:首先,治人“在内容上实际已包含有治法“的要求,治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治人“,在本末顺序上,应当是治人“为本,而治法“为末。其次,治人“是治法“的依托,治人“有助于更好地治法“。作为一种规范,法只能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对人的内心世界则无法涉足;要涉足人们的内心世界还需要人本身。而且,徒法不足以自行“,再良好的法制,假如没有具备应有素质的人去执行,仍无异于一纸具文。因此,单纯治法“不足以治人“,要实现法治的理想目标,还必须要把最终的依赖点放在治人“上。否则,即便将完善至极的法律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也仍难以实现我们最初设想用法制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现代社会之所以更加强调治法“,并不是治法“比治人“重要,而是在策略上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末端治理模式“。现阶段,由于对人的本性问题在认识上难以得出共论,治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较多障碍,难以真正实现科学地治人“;相反,对于法,由于人们在许多实质或重要方面都已经达成共识,且这些共识在很大程度上已日渐成熟化和科学化,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治法“都更较为容易地得到实现。
2。法治“是他律之治,而德治“则是自律之治
从法治“与德治“所涉足的领域来看,法治“是他律之治,即它仅仅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通过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实现治人,它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无从干预,属于治外之治;而德治“则是自律之治,它不仅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还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并通过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来达到约束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治内之治。由于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思想意识所支配的,因而从这一点上来说,德治“是更高层次的治国模式,是治本之治;而法治“则是最终实现德治“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治标之治。
此外,从他律与自律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如下区别:如法治“是惩恶之治,德治“是扬善之治;法治“是事后之治,德治“是事前之治等等。
(二)法治“与德治“联系
1。法治“与德治“相互配合和支持
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控制。促进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他们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推促着社会的进步。作为一种他律,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惩恶“,而扬善“则主要应依靠道德的自律来进行,因而在劝善“方面,法律有着自身先天的缺欠与不足,需要道德来加以支持。同时,法律的创制和运作也必须要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指导。同样,德治“也离不开法治“的支持与配合。道德作为一种规范,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推动的,其软弱与苍白无力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某些严重违反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客观上也必然要求运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在此种意义上,守法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法律所维护的是最基本。也是最低限度的社会道德。
2。法治“与德治“有着共同的精神――秩序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法治“与德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二者有着共同的精神――秩序。
法治“与德治“都以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为使命。秩序是法治“与德治“存在的价值基础,又是二者可以同步并举的理论依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法治“与德治“之所以能够存在和为人们所认同并可以成为并驾齐驱的两种治国理论和模式,主要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们带来秩序。秩序意义在于,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一旦脱离了秩序这一前提,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将会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以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前提。这两者的实现都既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道德。法律可以利用其背后的国家强制力保证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可以合理的配置各种资源,及时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可以有力的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颠覆和破坏活动。而道德则可以利用其内在的意识制约力来防止各种邪恶思想的产生,防止社会混乱;可以限制人们的某些欲望,减少其利益冲突,以加强人们的团结,增强其凝聚力;还可以对法律的创制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配合和协调。可见,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法治“与德治“的这种辩证关系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制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总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分析如下:
(一)。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依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是法治“的主要内涵。
道德也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与法律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的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其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从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来说,法律和道德有着同样作用。
(二)。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反映,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道德。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也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法制和道德教育两手抓“,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可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完整系统科学的治国方略。
[1][2]下一页
依法治國与以德治國的辩证關系【3540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4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