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在基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永远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论文网视,文章针对的食品安全政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问题。
一。概述。
1。食品安全问题的由来。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作家辛克莱于1906年发表的纪实小说丛林就曾对资本家工厂里令人毛骨悚然的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过生动的描述,该书一经出版就在当时引起轰动,美国第26届总统西德·罗斯福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本丛林,各界人士都希望总统关注美国食品卫生。
1906年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国家。对比美国,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也已迈过温饱阶段。公众对食物的消费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众的食物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升级时期,随之而来的食品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品种类,刺激着人们的消费,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是有啥吃啥“,那现在完全可以说是吃啥有啥“。
但是,我们在过嘴瘾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最近几年,食品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出现的双汇瘦肉精。地沟油事件,再次把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2。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现状堪忧,更加凸显了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危害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安全的食品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及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各种不良的化学反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对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来说,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而影响终身。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于食品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因此如果连日常的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那么必然会使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和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降低,消费信心下降,甚至会引起人们对整个社会安全的恐慌。
最后,食品安全严重影响的对外贸易。由于食品企业受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与某些已经成为我们贸易伙伴的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这些发达国家的要求,这就使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同时也深受绿色壁垒“阻隔之苦,直接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2007年韩国因为在的水产品中发现了未经许可的抗菌化学物质,禁止多家水产养殖企业向韩国出口鱼类等水产品,这样的现实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又一个新的制约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给的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已成为对外贸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对外贸易食品的竞争力,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来缓解的食品安全现状。
二。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
的食品安全政策在建国初期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主要侧重于工业卫生和疾病预防。但是从总体角度来看,新中国初期的食品安全政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58年1月中央人民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批准的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与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一文正式提出了卫生监管制度“,文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行卫生监督调度“。1958年又实施了放射卫生监督等等,基本形成了各级政府卫生机关领导下的,分别由各级卫生防疫站承担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此阶段的食品安全政策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大都规定明确,但缺乏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1966年-1976年间是新中国历史上比较艰难的岁月,的食品卫生工作也没能逃过这一浩劫。因此,这段时间的食品卫生立法。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卫生检疫防疫工作也几乎全面停顿,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全党工作也由此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食品安全政策也由此迎来了它快速全面发展的春天。中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发展首先是进行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并实现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82年以来,卫生监督工作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卫生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得到充实和扩展,卫生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依法监督。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法律手段,总的来说,卫生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法制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时期。198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食品卫生学术会议对食品卫生法的制定进行了专题讨论。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食品卫生法,规定于1983年7月1日试行。食品卫生法是新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门法,也是中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法。
1985年12月1号颁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
1990年首次全国卫生监督会议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前奏,也是卫生监督史上的里程碑,当时提出了强化行政法,监督检测合理分开,统一综合管理,建立新的卫生监督体系“的目标。
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正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结束了食品安全评价工作长久以来没有标准的局面,使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同一年内国家还颁布了179个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等国家卫生标准。
1995年10月2日,卫生部组织召开国际卫生政策规划会议。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通过了经过修订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的执法主体从卫生防疫站转变为卫生行政部门,这标志着国家开始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
1996年3月,卫生部为适应食品卫生法执法主体的转变,发布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的通知。这一文件旨在建立以食品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为龙头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该项法律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并明确指出要将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
三。对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分析。
食品安全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社会食品环境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食品安全政策的实施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保证了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实施各项食品安全政策,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有效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预防和控制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了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促进了食品工业和食品贸易的发展。通过各种食品安全政策的实施,更加严格地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促使食品生产者依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重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以良好的质量。可靠的信誉推动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政策,还能树立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力推动对外食品贸易的发展。
最后,各种食品安全政策的实施加强了食品立法力度,建立健全了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尤其是这两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有效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互相配合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了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的食品安全政策虽然一直都在发展完善中,但是现行的食品安全政策仍然暴露着许多弊端。
首先,食品安全政策的法律效力不够,的食品安全管理缺乏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的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虽然现在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但仅凭这个就想改变整个食品安全现状是不可能的,要有一个配套的相关的法律体系,来保证食品安全现状不再恶化。
其次,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有调查显示,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23百分号,如允许的农残“量要高出美国数倍,有危害的植物奶油“
在没有强制性的限量标准,的原料奶每毫升含菌量200万个的标准得不到国际承认。又因为标准的表龄太长,且对标准的复审不及时,由此造成了很多国家标准的水平都低于国际标准,以至于某些在中国属于安全的食品在国外都属于不合格产品,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情况。例如,为136种农药制定了在产品中的残留标准,而CAC在美国和欧美分别为395。489和1176种。
再次,对商家的处罚较轻,根本达不到处罚的效果。目前对食品犯罪的处罚过轻,不足以威慑犯罪。这不单单是法律规定的测量标准与测量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法律以外的因素,如法律本身是否受制于长官因素,是否受到部门利益以及地方利益的影响而扭曲。相比法律本身的因素而言,可能社会层面的因素更多一些。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植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说不惜代价,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甚至还牺牲掉民众的消费权益。健康权益等,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在刺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养成了霸王心态,为了追求利益而根本不顾企业责任与社会道德。回头审视著名的奶粉企业三鹿的倒台,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推动这一结果的,实际并不是法律本身,而这正是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可悲之处。
最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存在种种弊端,管理工作并不协调。中国政府有10多个部门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关,这么多部门在管理方面相互矛盾或者管理职能交叉,这就容易导致权力分散。政出多门。管理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看似很多部门在管理,实际上每一个部门都不管的现象,这就给个别黑心商家以可乘之机。
四。如何完善的食品安全政策。
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政策的作用与缺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政策。
第一,及时修定的食品安全法,紧跟国际标准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要加大对不法商贩的处罚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达到严肃惩戒的作用。同时,对执法和管理主体的职责也要严格规定,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并对他们的渎职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改变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效力低。执行不力的现象。
第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改革现有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开创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首先是建立高效统一的决策指挥系统。
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形成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指挥系统;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健全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指挥有力。其次是要建立主体明确的综合协调系统。强化各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的办公室职能,充分发挥其职责,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协调好各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赋予其执法职能,负责重大案件的执法查处工作。
第三,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对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根据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从而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绿色“
工程,贯彻绿色“理念,积极采取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四,充分发挥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的社会性问题,应该动员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首先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杂志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让食品安全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其次要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组织工作,让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最后是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群众提供安全信息,并积极鼓励群众进行举报,加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霍丽钥。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2004。
[2]李佳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研究[D]。2007。
[3]徐智裕。论卫生监督过渡期运行机制及完善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14(2):82-86。
[4]国务院法制局法规编纂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目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袁惠章。卫生监督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陈海峰。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完善【5368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6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