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集体访的特点
我国的集体访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群体规模性。集体访具有一定的规模,由相同遭遇、相同观点的人群组成,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较多发生在主要政治中心和大型会议产所周边。2011年湖北省247省道潜江段的“11·29”交通事故发生后,因死者家属不满赔偿金额,聚集约100人到市政府上访,想通过围堵市政府、强闯市政府的行为来讨说法[4]。这些信访者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上访形式来表达不满,引起领导重视,达到他们索得所期赔偿金额的共同目的。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二是缺乏纪律性。集体访群体是参与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临时组合成的,因此该群体没有纪律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很容易被煽动和利用,一旦集体访形成,就难以控制。2012年的江苏“启东事件”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市民担忧某日企排污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体健康有害,集体向政府表示不满,政府虽予以处理,但群众依旧不满最终导致众多群众在启东市政府门前和武警对峙,现场情绪一度失控。政府机关内一度被群众冲击,现场到处散落着政府公文和杂物,还有多部车辆被掀翻[5]。这件事由于上访群众没有纪律性,失去理性而使集体访事件发展成群体性突发事件,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了国家社会的损失。
三是具有反复性,处理艰难。集体访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涉及较多方面,比较复杂,且上访者的要求比较高,信访工作者只能解决其中一小部分问题,而无法给出令他们满意的答案。由于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上访者又会再次集聚,继续上访。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小茴镇曹庄村“新农村变成豆腐渣”事件[6]就是如此反复。2014年6月27日村民到息县信访局初次上访,负责人以需要到村里调查为由,让他们回去等消息,但最终没有消息。村民便再次到信访局,负责人称需要回归乡镇进行处理,并让小茴镇委负责处理事件,村民再次回去等结果,但又被镇委告知镇里无法处理,需要上级来处理。就这样村民再次上访无果而终。7月21日村民又开始维权之路,20多名村民打着横幅与全村村民的签名联合书第三次到息县政府上访,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执法人员的驱逐。就这样第三次信访还是无功而返,有些村民表示:“如果不给我们说法,我们还是会继续上访到底。”这个上访事件因为新农村的豆腐渣工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村民的权益没有得到维护,导致了村民的反复上访。正因为这样反复的在较基层的部门上访,但问题仍然没有较好地被解决,就很容易使群众采取越级上访的方式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集体访的成因与影响
《信访条例》的不断修订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问题日益错综复杂,涉及群体性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由于信访工作作风不扎实,对信访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信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上访群众心理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集体访等多种形式的信访活动。文献综述
(一)集体访产生的具体原因
1、社会发展因素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使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改变,让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影响。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追求眼前利益,采取了减少员工的方式,使大批职工下岗或待业,这使得部分员工失去了工资的保障,生活困难,更制造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此外,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集中住宅区的建设,需要拆迁征地,也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去。而如果对被征地群众的补偿不合理、参与建设的农民工遭到不良承包商拖欠工资,就会引发集体访。当前环境问题也往往引发群众的集体上访。有的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毫无选择地进行招商引资,把那些高污染的企业引进来,过度重视它们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它们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让当地居民被环境污染问题困扰,引起群众的不满。一旦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群众就会采用集体访的形式进行走访来向政府讨说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集体访的成因与应对(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