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主要要求根据任务书给定的资料,完成码头工程的选型、结构选型,总平面布置,包括码头前沿水深、码头面高程、泊位长度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计算设计内容。熟练掌握设计过程和结构的计算以及图纸的绘制。
针对董家口的发展现状以及地址资料、水文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方块码头形式。
第二章自然条件
2.1地理位置
董家口港区位于青岛市南翼的胶南市辖境、琅琊台湾,靠近青岛市与日照市分界处,行政区划于泊里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7′16.3″,北纬35°35′48.6″。该地交通便利,204国道、334省道穿越镇区;同三高速公路穿越镇区北侧,在镇驻地西侧设有进出口;青岛滨海大道穿越镇区东部,西与204国道相接,泊里东距青岛前港湾、西距日照港分别45nmile和20nmile,距青岛国际机场75km。
2.2地形地貌
本工程海域处于基岩岬湾岸段,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次级构造胶南隆起的东部,南黄海盆地的西部。出露的地层仅有元古界胶南群和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出露的岩浆岩是元古代的酸性和中性岩体和中生代燕山运动的侵入岩体。周边陆域主要是侵蚀剥蚀底丘和剥夷准平原,地表覆盖表层残积物,并分布有水系和流水地貌。沟槽切开地表松散沉积层,床底基岩裸露。因被冲沟切割,陆域地形不完整,地形支离破碎,流水侵蚀物质多随河流入海。内陆地形的剥蚀隆起使港区附近缺常流水大河注入,只有数条近源季节性小河在湾顶入海,形成近海河谷平原或滨海平原,在潮间带形成大片潮滩,向岬角区逐渐过渡为海蚀崖。港区北侧琅琊台湾的湾顶已建拦海大坝,坝前形成新的潮滩,港区岸段属基岩海蚀崖岸段。本海区海底泥沙主要是细颗粒的粘土质粉砂(YT),水体悬沙含量小,平均为13.4mg/l~17.1mg/l。泥沙来源主要是水体带来的细颗粒泥沙。波浪和潮流对底沙作用较弱,只有在较大波浪和水流较大的时刻海底泥沙才有部分起动,泥沙主要运动方式为悬沙输移和落淤,由于水体较清,悬沙输移率低,淤积程度较小,底床较为稳定。实际情况表明,董家口港区全岸段岸线和岸坡稳定,基本上无泥沙淤积问题。
2.3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地貌概况:场区地处鲁东南丘陵区的边缘,濒临南黄海,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次级构造——胶南隆起的东部。区内基岩广泛出露,岩性为震旦纪胶南群正变质岩(角闪岩、片岩、变粒岩、透闪岩)。场区位于向海突出的基岩岬角董家口嘴东的琅琊台湾,其为岬湾相间的砂质海岸。天然水深5~15m,底质为泥。
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据现有钻探资料,场区岩土层分布较有规律,各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综述如下:
勘察结果表明,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①淤泥、①1淤泥质粉质粘土、①2粉土、②1粉质粘土、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③1强风化花岗岩③2中风化花岗岩。现描述如下:
①淤泥:灰色,流塑状,高塑性,土质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夹少量碎贝壳。该层在施工区域存在较普遍,在ZK3-ZK12、ZK18-ZK20、ZK26-ZK31、ZK33-ZK38、ZK42-ZK50、ZK55-ZK59钻口有揭露,层厚0.2~3.2米。平均标贯击数N<1.0击。
①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软塑状,中上塑性,土质不均匀,夹有机质、粉土及砂粒,局部夹少量碎贝壳。该层分布不连续,在钻孔ZK1、ZK2、ZK33-ZK36和ZK40孔揭露,层厚0.7~2.3米平均标贯击数N<1.0击。
上述第一大层的底高程起伏较大,约-2.55至-15.96米。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重力式码头设计+图纸(4):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20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