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职前培训,基本不区分培训对象,不管学生的学历高低,接受能力强弱,未来岗位或工作经验如何,培训内容都是统一的、培训方案方法都是一样的,没有针对性,这样的培训给新员工带来的帮助是有限的。
综上,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开展职前培训时,都忽略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偏向大众化,缺乏个性化,使培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富于功利性,忽视适用性
职前培训是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不论高校还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现有的培训多是“闪电式”,企业和高校企图通过采用“短节奏”“灌输式 ”的单向教学方式,让接受培训的学生机械地被动接受。
很多企业和高校只是把职前培训当作一个“招牌”,把它当作一个工作程序,并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多数企业只是关注到这种培训模式能带来的短期利益,关心的是培训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培训过程耗费成本的多少,并没有真正为大学生量身定做,没有考虑大学生的自身需求,没有真正起到能力优化的作用,因此影响了员工参与职前培训的积极性。而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职前培训,却由于相应的资源、条件匮乏,缺乏可供学生实习的企业,导致现如今的大学生职业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安置大学生就业。社会培训机构更是普遍以赚钱为目的,商业道过于浓重,追求利益最大化。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希望能够花最少的钱学最有用的知识,但实际上,积极参加培训的学生尝试过后却以失望告终。社会培训机构并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功利性太强。
综上,高校和企业开展的职前培训,功利性强,并没有发挥好服务职能,没有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
三、大学生职前培训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职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