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探究(5)

时间:2016-12-16 21:22来源:毕业论文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2002年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2002年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样也是由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三方筹集资金,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3)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调整本市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对本市农村常住户籍、年满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的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对本市农村常住户籍、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满60周岁(含60周岁)至未满65周岁的老年农民实施养老金最低标准补贴,设定为每人每月80元。

(二)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分类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方式最为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逐渐出现。
1、家庭养老
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孝”更是华夏儿女的优良美德,赡养老人自然成了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主观意识。孝义之道在广大农村百姓中更加根深蒂固,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思想也一直在农村盛行。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迟缓底下,不太具备其他养老方式的软硬件条件,实施起来实属不易。好在家庭给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是外界一切无可替代的,老人们也乐于享受这种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

2、土地养老
在农村地区,农民只有土地经营权,而没有对土地的长期所有权和交易权。土地对农民而言是赖以生活的基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在传统影响深厚的农村地区,土地和家庭很好地执行了养老保障的功能,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然而,在如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所能够占有的土地资源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危机,“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呈现出弱化趋势。

3、社会保险养老
不管是1992年由民政部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即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还是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第32号文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60周岁之后领取固定的养老金和多缴多得的部分。都为农村老人提供了一定的养老保障。

4、社区养老
社区(含乡镇)养老是指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农村老人一次作为主要养老基础,但是社区养老的实施范围比较窄,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度低,可行性差。
5、机构养老
是指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者老年人自助的方式,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这种养老的资源是来源于集体、企事业单位、国家等,而不是子女、本人及亲属或配偶供给的家庭养老,属于社会供养的一种。并且,老人的养老空间地点是离开原居住地,通过集中的居住方式生活。 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探究(5):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0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