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作者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现行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在保证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和实践执行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等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和大司法“观念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并论文网设计出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作为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的一套模式,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的要求。本文作者的创新思路,可作为劳教立法的一个新思路供劳教立法工作者参考。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的教训,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现阶段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新理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笔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深刻领会到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和推进我们劳动教养工作,实现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创新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谈一点个人学习体会,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现行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一)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保证公民权利
中央总。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虽然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保证公民权利方面确实不够。
1。劳动教养对象的随意性
某些公安机关的少数执法人员缺乏尊重公民基本人权的意识,随意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在执法中,将一些不能及时侦破的疑难。复杂案件和共同犯罪中主。从犯抓捕时间不一致的犯罪嫌疑人,先暂时报送劳动教养,由劳教所代行关押“,以期解决羁押期与案件侦破时间的矛盾,从而造成以教代刑“现象的发生,结果是把一些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送进了劳教所。①
2。决定劳动教养缺乏严肃的法律程序。法律监督
劳动教养制度名义上是由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实际上由公安机关内的法制机构独家行使处罚权,可以不经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少数执法人员利用劳教这一手段随意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劳动教养决定作出后,被处罚人往往无处申诉和辩解,行政诉讼法施行后,被处罚人不服劳动教养决定,虽可以向法院起诉,但不停止执行,严重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②
3。执行手段与监狱罪犯十分相似
长期以来,劳教场所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一直沿袭狱政的管理模式,没有从两者的性质上加以区分,都是奉行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思想,重视严格管理,忽略区别对待。除了在同等条件下,奖惩有所区别外,其他方面的处遇均差别不大,对劳教人员在所区范围内的人身自由权限制很大,重视管理的处罚性,忽略管理的教育性。有人就说劳教所是二劳改“。
(二)从协调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1957年8月3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1979年11月29日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82年公安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规定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办法属于行政规章,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相互矛盾的冲突。
1。与宪法的冲突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劳动教养制度规定的是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点与宪法精神有冲突。
2。与行政处罚法的冲突
1996年10月1日实施的行政处罚法第九。十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只能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依据的决定。规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及规章,不属于法律,这样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与行政处罚法存在法律冲突。
3。与立法法的冲突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第八条。条九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决定。规定作为行政法规,制定劳动教养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就与立法法第八。九条规定有冲突。
(三)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劳教工作创建40多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作出了一定贡献,改造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在文化大GM阶段,劳动教养制度几乎被废除,失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近几年,劳教场所围绕提高教育矫治这个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转化了一大批法轮功。吸毒等类型劳教人员。但是在劳教人员解教后,社会帮教衔接工作脱节,社区环境恶劣,缺乏可持续教育改造的环境,教育改造效果降低。衡量教育改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教人员解教释放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高低,根据1996年对山东。云南。广东。浙江等省区7个劳教场所的调查,多进宫劳教人员占劳教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为34。89百分号③。据近期吸毒型劳教人员复吸及其它违法行为的调查,重新违法率高达85百分号以上。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有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衡量劳动教养的成绩不仅仅是收容了多少违法人员,更应该是教育矫治了多少违法人员,使他们不再重新违法犯罪,要全面地看劳动教养对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发生起到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相互协调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必须要进行重大的改革,重新制定一部系统的。完善的。合理的新型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新的形势。在去年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的段维义。湖北代表团的郭生练等127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劳动教养立法和关于制定相关法律,改革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他们认为,劳动教养方面的法规混乱,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涉及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问题。需要改革劳教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的要求。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法制建设全面系统化的观念,扩大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涉及范围,放宽视野,确定立法目标;把以人为本和以宪为纲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证实立法依据,夯实立法基础;以协调互补和系统层次论的观念,争取三分天下“的格局,高屋建瓴,明确法律地位;以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全面审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扩大立法范围,确定立法目标
劳教立法问题是法制化进程中必遇的问题,劳教立法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我们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去年12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在报告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时,专门谈到了劳动教养立法问题。报告指出,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57年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建立的,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建议,以规范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笔者认为劳教立法问题不能就单一的劳教问题进行立法,应扩大劳教立法问题的波及面,全面地看待劳教立法的范围,应将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多种措施一并纳入其中,如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求助(收容遣送)。工读教育。社会帮教等教育矫正措施;涉及到公民权利保护的孤儿院。养老院。精神病院等保护措施;对乞丐。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的救济性管理措施;还有保护公民健康的强制医疗措施,如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治疗等等,也就是将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统一归类到司法处分中,以国家司法权的身份管理社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即大司法“观念。消除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弥补在法律构架上存在的明显漏洞。同时要有超前意识,不要等出了孙志刚事件“才修改收容遣送措施,出了非典“才发现社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太落后,使得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滞后于社会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回顾历史,劳动教养以及其他几种涉及到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行政措施的打击对象虽经几次变动,但其根本目的没有变,那就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我们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上,扩大现有劳教立法问题的讨论范围,我们以前讨论的劳教立法问题实质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立法下的一个分课题。同时考虑将我们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即把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法律化,因此劳教立法问题的目标应是创立一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法性质的法律。根据我们当前情况建立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的目标应是对那些严重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或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和保护性文明救济,将其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同时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人员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所以本人认为劳动教养立法后应作为一部独立的部门法,可定名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暂定名称)。在这部法律中还应包括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和执行性质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
(二)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夯实立法基础
根据现实状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法律体系,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宪为纲,宪法是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在所有法律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机关。党派。企事业单位。其它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社会文明进步法就从社会文明教育和社会文明保护两重角度看寻找未来劳教制度立法的依据。一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权利。公民享有健康权利和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的角度来看,对于那处于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甚至无法生活的公民来说,他们有权利获得必要生活来源权利,政府应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应向公民提供社会保护救济,其实我们政府已经在做这件事了,只不过没有将其法律化,如公安部门的工读学校。收容救助(收容遣送站),民政部门的孤儿院。养老院,医疗部门的精神病院。二是从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教育和劳动的义务。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虽有生活保障,但长期畸形消耗社会资源的,长期制造社会矛盾的,破坏社会文明进步的公民,政府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公民采取教育性文明矫治措施,如司法部门的劳教所,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所。看守所,民政部门办理的自愿戒毒所。
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设计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创立的目的是要取消刑法与行政处罚法以外的所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或非行政措施,包括所有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如目前政府部门的精神文明办公室。610办公室。禁毒办。扫黄打非办公室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法律化的执法机构,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法是以宪法为立法依据的法律层次的法律制度。
(三)协调互补,层次分明,争取三分天下“,明确法律地位
目前,法学界对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主要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观点坚持认为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教养应纳入刑事处罚。由上述观点可知,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消除政府对公民的社会化管理在刑罚处分与行政处分之间的真空地带,在法律构架上与刑法。行政法是协调互补,并列存在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讨论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是应纳入行政处罚系统里,还是应归刑罚处罚体系,而是应按行政处分。司法处分。刑罚处分三级层次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应属司法处分,如果要让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有一个合理的存在空间,势必要适当调整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另可被判刑一年有期徒刑,也不愿判三年劳教“④的情况。那么我们应如何调整的法律制度呢?我们仍应以宪法为根本,以被处分人的社会危害性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依据,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应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以限制人身自由时间的长短分为:1。行政拘留(行政处分),最高不超过15天。2。文明矫治处罚(司法处分),封闭执行期限大于15天,低于2年(含2年)(据全国劳教场所统计劳教收容执行的实际平均期限为13个月)。3。判刑处罚(刑事处分),执行徒刑期限仍以1年为底线的。相应地取消或修改刑法中的管制(上限为2年,下限仅3个月)。拘役(上限6个月,下限仅1个月)和部分低于2年的有期徒刑。为了防止多次重复犯罪的发生应对多次违法人员进行罪错累加处罚。
文明救济措施和文明医疗措施都是以人为本的保护性措施,因而文明救济措施保护期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文明医疗措施保护期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虽然对人身自由作出了限制,但这些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最根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生命权,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和身体健康权,所以有必要将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纳入大司法“处分中,对其人身自由作出一定的限制。
(四)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实现程序司法化,执行社会化
某些国际敌对势力对人权问题,特别是劳动教养制度的指责,主要还集中在劳动教养审批程序上。现行的劳动教养决定权,由公安部门一家行使处罚权,无须经过检察院审查批准,法院开庭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法定程序,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与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精神相违背,所以今后的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必须司法化。在原则性的社会文明进步法中将适用范围应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扩大至全体公民。对于批审程序应按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享有法律监督权“的原则将现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改为由公安机关立案。侦察,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判的司法程序。根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必须对社会文明进步法判罚的条款。期限具体化。制定诉讼性质的社会文明诉讼法。
执行模式,以有利于被矫治和保护对象改造成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生活,思想上文明上进,心理上积极健康,行为上文明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宗旨。要制定执行性质的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主要是执行一些保护公民权利的救济和医疗措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社会文明教育法主要执行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和矫治等强制措施。
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设立,从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到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再到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组成一套完整的司法处分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根本基石。
三。以科学发展观设计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
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思路确定之后,制定怎样的设计方案呢?笔者认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的方案也应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对原则性的主体法社会文明进步法。程序性的诉讼法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等法律作出一套全面。协调。相对稳定的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理论的推敲,笔者设计的未来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方案如下:
(一)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原则性主体部分要明确:法律名称。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期限。具体条款等基本内容。
1。法律名称:我们制定这一部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所以以社会文明进步法这一名称较妥当。相应地程序性的诉讼法叫社会文明诉讼法,执行性的实施法叫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
2。适用范围: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中国公民。(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和居住国外的中国公民,居住中国的外国公民)
3。适用对象:对那些缺乏守法意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不健康,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违法行为的中国公民,实行教育性文明矫治(简称文明矫治)。
对无基本生活资料又无生活来源,有潜在犯罪可能性的中国公民,实行保护性文明救济(简称文明救济)。
对患有精神病,有潜在攻击他人人身安全的,及患有非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播疾病,危害他人健康的中国公民实施保护性文明医疗(简称文明医疗)。
4。适用期限:文明矫治措施,封闭执行期限以大于15天,低于2年(含2年)为宜,开放执行期限以2_3年为宜(针对戒毒人员的文明矫治设立开放执行)。
文明救济措施保护以15天起,直至有基本生活资料,或获取生活来源,无潜在犯罪可能性为止。
文明医疗措施保护以30天起,直至身体健康,无潜在危害他人健康为止。
5。具体条款:需要结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措施的适用情况,将具体行为综合分析,逐条逐款地明列出来,形式内容与现有的刑法类似,有些方面可参照刑法的制定。
具体条款的制定还可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一些有苗头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如办假证问题。
(二)社会文明进步法的程序性诉讼部分
程序司法化和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社会文明进步法要制定程序性的社会文明诉讼法,其适用程序模式应为:由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或公民提出申请或举报,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取证,人民检察院负责起诉与监督,人民法院负责审判裁决,文明矫治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文明保护由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1。申请: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公民。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司法。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部门或公民有权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对违反社会文明进步法的行为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或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
2。侦察:公安部门。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享有调查取证和侦察的权利。在办理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时,由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事实的调查,并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报申请人民检察院起诉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是较为妥当的。具体程序可以设计为: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对举报的案件进行调取证,认为违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应当写出文明矫治意见书。文明救济意见书。文明医疗意见书,连同案件有关卷宗移送基层人民检察院。
3。起诉:检察院。
检察院负责审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审核,对认为行为人应处以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批裁定)。
4。审判: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请裁定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负责审判裁决。决定是否执行教育性文明矫治。保护性文明救济和保护性文明医疗。
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由人民法院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具体审理程序的设计,应当兼顾公正与效率。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在作出裁判时,除当事人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个人。家庭情况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社会危险性。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的确定,应当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有关条款确定封闭执行期限和开放执行期限。
5。执行:司法。教育。民政。卫生。劳动与保障等政府部门。
文明矫治由司法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救济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文明医疗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
6。监督与评估: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进行监督,目的是保证公正地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具体监督活动表现为:审查公安机关拟移送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对公安机关的不当决定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裁判,认为有错误的,按照上诉审提出抗诉;对人民法院已生效裁判认为存在错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受理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申诉;监督对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人员的管理,审查延长或缩短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期限,所外就医。清理和提前开放是否合法等。
人民检察院对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效果还要进行评估,客观地评价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果,保证适用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所实现的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某些负责实施文明矫治。文明救济和文明医疗措施的司法行政单位追求本单位。本部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社会文明进步法的执行性实施部分
根据社会文明进步法和文明进步诉讼法审判结果的执行分为:文明矫治。文明救济。文明医疗三种手段,执行社会化原则的要求,文明矫治应由司法部执行;文明救济应由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执行;文明医疗应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为确保这三种措施的有效执行,要制定执行性的法律文明教育矫治法。文明保护救济法文明保护医疗法来保证执行。根据性质的不同,确定执行方式和限制人身自由方面的要求。
1。文明教育矫治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司法行政机关(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机关)。具体文明矫治措施由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矫治机构(类同于现有的劳教所和戒毒所)负责实施。在文明教育矫治法中,确立与文明矫治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隔绝的封闭式文明矫治所和与社会环境相一致的开放式文明矫治所,封闭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封闭执行期的执行,开放式文明矫治所执行矫治对象开放执行期的执行。保障其与外界联络的权利,与其亲友会见的权利。对于执行期间的行为矫治。教育培训。所外执行。延期或减期。所外就医。提前开放等问题。目前已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的违法行为矫治法和我们所说的文明教育矫治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2。文明文明救济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具体文明救济措施由民政。教育。劳动与保障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救助机构(类同于现有的收容教养。少年教养。收容教育。收容救助站。工读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救济法中,确立与文明保护救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救济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救济期间的监护权代管。义务劳动。教育学习。医疗。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3。文明文明医疗法的执行主体应当是由卫生部等政府部门执行。具体文明医疗措施由卫生部等行政机关设立的医疗机构(类同于现有的非典“收容医院。艾滋病医院。精神病院。自愿戒毒所和残疾人康复学校)负责实施。在文明文明医疗法中,确立与文明医疗制度目的相契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即确立半开放式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环境相近的半开放式文明医疗所。保障其生活生存的权利与受有医疗的权利。对于执行文明医疗期间的监护权代管。医疗。学习。娱乐。离所。留所等问题作出规定。
四。以科学发展观推广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基本的要求是发展,首先是发展,如果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科学。其次是科学,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发展。随着宪法。刑法。刑事诉讼的修订与完善,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重新立法问前已经被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五年立法规划,未来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实践是检验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唯一标准。社会文明进步法设计得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只有付诸于实践,让实践来证明。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是一场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所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管理行为司法化的过程,是依法行政的根本措施。社会文明进步法的实施模式,我们不妨借鉴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采取设立特别行政市区(如同设立经济特区)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法推广(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建立特区模式,等特区模式逐步完善后,再进行大范围试行,如部分开放省市区试行,在实践的摸索中前进,等试点省市区的模式成熟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从特别行政市区----特别行政省区----全国的推广模式可以使因社会文明进步法实施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坚持科学实验的思想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根本途径。几种观点理论的争辩不如设计几套试点方案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如果不敢实践,不敢付诸实践行动,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使设计得再完善。再科学。再完美无缺,也就是空纸一张,毫无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要求。实对于我们现有劳动教养制度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违反宪法的地方,应该客观对待,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更正,改过,绝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再错。更不能将我们的缺点说成是我们的特色,不讲实际。
坚持全民参与的理念是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社会文明进步法实现创新设计的基本动力。未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即社会文明进步法涉及到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与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权利和义务的调整,涉及到全体公民的人身自由。因而与此可能发生权益相关的部分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创新设计中来,全体法制工作者。国家机关和党的领导们更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到这部法律制度的制定中。
笔者在此仅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注释:
①参见负案在教问题及其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6期,第26页。
②参见刘智峰主编走向司法公正_司法腐败纪实,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61页。
③参见多进宫劳动教养人员的现状与法律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页。
④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参考文献:
①参见姜金芳劳动教养立法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6年第4期,第14页
②参见夏宗素。张劲松主编:劳动教养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89-90页。
③参见沈福俊关于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载法学,1999年第7期,第18-20页。
④参见夏宗素。高莹路漫漫其修远兮――劳动教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3期,第7页。
⑤参见陈履海:劳动教养执行中诸问题初探,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11期,第20页。
⑥参见王发强谈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第32页。
⑦参见云山城著:劳动教养研究,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05页。
⑧参见李忠信主编:公安执法焦点透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06页
⑨参见胡月红劳动教养审批制度改革设想,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6期,第25页。
⑩参见储槐植论教养处遇的合理性,来源:法制日报2003-2-24劳教网www。mzok。com/lj转载
以科學发展观实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创新【1179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3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