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试论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3563字】

时间:2023-03-02 13:04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3563字】

试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

本文的写作契机来源于星海音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梅州客家音乐非物质文化资源


试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

本文的写作契机来源于星海音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梅州客家音乐非物质文化资源采集活动“。此次活动中项目组一行20多人,采访了梅州地区六十余位客家音乐人,其中数个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过对她(他)们的采访,使笔者逐步深入地接近了梅州地论文网区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音乐---山歌。汉乐。汉剧,并了解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在当下的实际际遇。对笔者触动颇深,遂写下此文来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之下如何在政策层面。民间层面。教育层面健全保护机制,使客家音乐在面对大众文化的冲击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并走出困境,寻求自身的健康发展,在文化生态链中获得良性循环的可能性。

一。概说多元性的客家音乐文化

客家是汉族的一大民系。客家的先民们在西晋之前是居住在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但是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他们背井离乡,大规模向南迁徙。在这千余年的劳动生产和生活繁衍过程中,客家的先民们把从祖籍腹地带来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而客家音乐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间音乐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中原音乐与当地畲族。瑶族音乐的有机融合,是客家人独有的民间音乐。从客家音乐的起源与流变,种类与分布来看,可以说,歌随人走“,是移民的产物。

客家音乐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等特点。1。历史悠久。客家音乐的形成与客家民系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自西晋。北宋以来,客家音乐已有逾千年的历史。2。种类繁多。客家音乐经过不断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客家音乐包括客家器乐。客家山歌。客家小调。说唱音乐。民间戏曲。歌舞音乐以及宗教音乐。3。特色鲜明。与其他中国民歌一样,客家音乐同样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客家先民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都与赣闽粤边区的风俗文化。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由此而形成千差万别的地域色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国家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简称意见),其中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平等暂行办法(后简称暂行办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暂行办法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六类,与公约定义的五项一致,另外一项为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流传形式是由人类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曾经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具备以下的三个条件:①必须是世代相传的,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②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③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是‘活态的’“。意见还明确了在非遗“工作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更多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得到挖掘。客家音乐就是依托于艺人表演而存在的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音乐在赣。闽。粤等地域的流传。改造。提升,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绎与积淀,逐渐成为传统音乐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品种之一。客家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客家人的特色,尤其是客家音乐特有的传承方式和通过音乐所进行的文化传承方式,格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探讨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客家文化,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非遗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问题

客家音乐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颗明珠,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造成这些民间艺术珍宝“日渐衰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内容受地域语言的限制。传统客家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是客家方言为主要表现方式,而受到大众文化以及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影响,客家方言也呈式微趋势,因此在本区域内的传承受到冲击。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多方的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支持艺术组织经常是短期行为。客家音乐大多数流传于民间,因为没能得到政府足够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对其的研究和保护就经常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客家音乐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又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如何对客家音乐进行有效保护成了客家音乐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政策层面的立法保障

国家已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但是目前也只有较为单一。零散的法律规章,相关配套的法规还未完善,完整的体系还未健全。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针对客家音乐的保护也应先着眼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特别是在客家人居住集中的省份,应制定保护客家音乐的法规制度,从资金。教育。客家文化保护等方面来有力保障客家音乐继续生存和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在国家和省市的财政预算法律中,特别是地方省市的财政预算中给客家音乐的保护留出预算空间。同时,也可以在有关法律考虑设定这样的制度,即对有利于客家音乐保护的行为,如挖掘。发现和维护客家音乐的行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获得法律明确规定的奖励。(二)传承层面的研究与教育

1。对客家音乐的科学研究是整个客家音乐保护工作的基石。我们只有了解客家音乐的历史。特点等等,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保护和传承。客家音乐的种类繁多,我们就更应该对其进行梳理,寻找其本质的东西。现在以客家山歌为中心,从文学。比较。歌手到传承等方面全方位的展开了大量研究。但这些成果还未涵盖客家音乐的方方面面,研究的方法。研究主体等也较为单一。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加强对客家音乐的科研工作。就具体研究工作而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回归客家音乐的生活世界。客家音乐是活态“的,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应该走入客家音乐的形成。发展的生活世界,去真正感受。认识。了解客家音乐。第二,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往对客家音乐的研究基本上以学者为主,而音乐的主体,即歌手(传承人)和听众严重缺席。他们对客家音乐的理解应该在客家音乐知识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

2。文化的传承本质上是个教育问题。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疑虑:客家音乐是否后继有人?传承人的培养就是教育问题。客家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教育培养传承人,同时客家音乐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研究和群众基础,这些都需要客家音乐走进学校。我们应当在客家人聚居地省市的学校专门开设有关客家音乐的课程,或将客家文化和客家音乐编入有关音乐和相关的本土教材中。在中小学阶段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音乐,到大学阶段就可以让他们进行有关研究或者专业的学习,成为客家音乐传承人。

(三)传播层面的媒介与宣传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这点在上文中有所阐述,而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因此,就客家音乐的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媒介宣传。进入21世纪,电视。报纸等都是较为传统的宣传方式了,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宣传阵地以外,需要加强对互联网这个宣传途径加以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比如建立国家和省市各层面的关于客家音乐的官方网站,同时也积极鼓励民间建立有关网站。网站的建立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客家音乐,并可以随时关注新进展。这是一个十分简便但又非常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二,走入市场。将客家音乐推入市场既可以获得客家音乐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支持,又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地听众和爱好者,为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走入市场过程中,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更新内容。表演形式等,但同时还应保存好客家音乐的原滋原味“。创新与保存表面上是矛盾的,其实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因为客家音乐是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它本身就会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可以说客家音乐本身就具有保持传统和创新变化的特质,这也是客家音乐能生存千余年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加强对客家音乐的保护,不仅对客家音乐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本文章为星海音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梅州客家音乐非物质文化资源采集项目成果之一。

试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

试论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356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8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