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化学是化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文中简要回顾了20年来环境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环境化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环境化学的发展作了简要讨论。
关键字环境化学回顾与展望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学科论文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的划分,环境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四部分内容[1]。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完成了一批攻关课题和重大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八五“和九五“期间,在有毒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水体颗粒物和环境工程技术。大气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对流层臭氧化学。区域酸雨的形成和控制。天然有机物环境地球化学。有毒有机物结构效应关系。废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原理与途径等方面的工作分别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重大重点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从政府到地方各级行政管理与环境保护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多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队伍[2,3]。
[1][2]下一页
环境化學的回顾与展望【160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