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看法,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管理者容易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冲击公众对于社会安全的信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可能的管理者,应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安排行之有效的管理者社会责任观的教育以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商业道德呢?文章在回顾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理论文网论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工商管理大学生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建立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
[关键字]管理者社会责任感;利益相关者理论;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制“培养体系。
企业管理者塑造和影响企业的灵魂,管理者的商业道德。经营哲学影响企业经营的胜负。当前,中国企业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高铁追尾相撞。上市公司紫鑫药业造假。达芬奇“家具欺骗消费者。铬渣造就云南癌症村“。双汇火腿肠与瘦肉精“。肯德基的山寨豆奶“,不断曝光的此类事件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既贬损了相关企业的声誉,也冲击着公众对于生活安全的信任。这样的结果,其管理者难辞其咎。人们不禁要问,现代社会,企业管理者究竟应持何种商业道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深一层考虑的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__未来可能的企业管理者,我们究竟应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安排行之有效的管理者社会责任观的教育以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与发展的商业道德?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答。
一。管理者应具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论是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以及企业对社会影响逐渐加深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深受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在市场上从事专业化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的生产单位“(Demsetz,1998),确定各种外生变量的投入就可以决定其产出。这种静态优化的观点导致忽略探寻模型内生变量,比如企业家的缺失。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的力量,强调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实现资源优化。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强调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1997)。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只需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贾晓慧,2008)。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本质的解读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脱离股东利益至上“的核心观念。这种理论逻辑必然决定企业仍然只是股东的企业,企业的最终且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经营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弗里德曼就曾指出:在自由社会,存在且仅存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这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项活动“。
这种责任观强调企业仅对股东负有责任,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经济责任就是对社会负责,任何损害该责任的活动都是不道德的。该观点忽略了社会各种形式的组织对企业的支持。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以及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承担的责任,因而是短期而狭隘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加速的工业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企业活动对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废气。废水和工业垃圾等负外部性行为的结果层出不穷,单一狭隘的企业责任理论备受挑战,受到实践的冲击。人们质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供应商和经销商协作。员工和消费者支持的企业拥有如此多的权力和资源,其经营活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但只需要维护其作为经济细胞“的责任吗?
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进一步定义利益相关者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受企业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当地社会。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贾晓慧,2008),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赞同。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之下,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CRS的重要组成部分__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陈宏辉。贾生华,2003)。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更包括产生的间接影响的一系列个体或群体,如人类的后代。社会道德伦理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存续注入了一定的专有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Blair,1995)。
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经营的轨迹,从很大程度上说,管理者的价值观将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反应。当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全球化竞争,企业更需要持续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如果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没有道德底线,不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一些内部成本外部化。社会化,以损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从长远来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必将受到严重的动摇。比如经过五十多年积累的三鹿乳业因为三聚氢氨,其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而杜邦。默克在经营中志存高远。心系社会而安然渡过百年。运用传统社会责任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虽能获得一时的收益大增,但从来没有一个自私和不诚信的企业能获得社会长期的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更注重维护参与各方利益协作体的关系,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更适合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容易塑造出伟大的公司。温家宝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也提出:企业也要流道德的血液“。社会是企业的载体,当代的管理者应该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建设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来构建其社会责任感理念。
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都会从事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工作,随着年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机会从事中层和高层管理工作,担任未来的管理者。
第一,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专业培养体系的要求。马丁·路德·金恩博士曾说过: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一个好的专业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对专业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应看重职业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对人才而言,精湛的技能仅仅是实现其个体价值和利益的工具,而职业道德则是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联接的保障。如果人才没有相应的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专业技术越娴熟,对企业和社会的破坏力就越可怕。在一次针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中,84百分号受调查单位均表示接收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石铮,2008)。惠普。联想等知名企业进行新员工招聘时,也都强调德为先“。作为衔接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专业培养体系必须注入和强化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型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能培养出有利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长期发展的人才。人才的价值体系是其行为的基础,解释了对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八至二十二岁左右,处在青年期的中期。尽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心理发育条件,但因为过于保护的环境和单纯的生活经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意志力薄弱,缺乏对挫折和失败的反思,对新生事物缺乏辨别和分析,更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加以扬弃,观点和情绪不稳定和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价值观,心理建设充满着反复的冲突和矛盾,处于价值体系探索和形成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个重要阶段,输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建立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持续发展的有利观点,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现代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聚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生产出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它们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其一言一行更是引起社会的关注。管理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来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分配和统筹企业资源,做出经营行为。他们的价值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哲学有莫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可以因为管理者具有长远发展目光而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如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企业历经百年风雨而仍旧基业常青;也可以因为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一时贪念而罔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对环境永久的损害,如最近曝光的地沟油产业链“和上海的血铅儿童“事件,为了自己的利益企业不惜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损害公众安全,这样的企业势必无法长存。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明日的管理者,在求学阶段输入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的稳定。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大有禆益。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一个基点,即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首先,凡是开设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感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未来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的管理者责任观和管理行为离不开大学阶段正确的指引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以企业管理作为自己融入社会的一门技能,因此更需要在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时接受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意识到为社会输送既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又具备一定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人才的培养路径中,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这两者均不可偏废,尤其在现代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相对应该更重要一些。因为在管理者的发展中,总是经历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一个过程,管理工作也随着从标准化。程序化。简单化工作向不确定性。复杂性。挑战性工作过渡,越向高层发展,则需要的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思考会越多,只有每个阶段都发挥出色的管理者才能成功攀至顶点。但管理者无一例外都是从初级管理者开始建立自己对管理的认知和管理实践体系,因此这个阶段面对标准化的工作,成功完成任务更取决于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拥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实现身份转换和职业成功的有利保障。当然,这种严谨的培养体系和看重人才道德的特色从长远来说也会为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更多的生源。更稳健的形象和更高的声誉。
其次,在当前的培养体系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个体与组织活动上,对于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否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却往往缺失或过少。在大学阶段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应该是高等教育机构尽快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实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路径,增加对社会责任感的考核,具体化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所应秉持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德才兼备“的培养体系。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从大学生入学时到毕业前的四个关键层次“来实施。
1。建构意识阶段。把握好入学阶段,宣讲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大一的第一学期为主。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它向我们充分地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面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阶段,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对未知的新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充满着遐想。高等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引导,会抓住这个机会做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在专业介绍这个环节可以精心设计和安排,向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导入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并着重介绍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体系,让学生明白合格的工商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工商管理技能,更需要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搭建德才兼备,德为先“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做好准备和铺垫。另外,宣讲活动还要能够采取板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广播等形式不断向大家传递双轨制“体系的要求。做到人人皆知。
2。强化理念阶段。初期授课,开设关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以往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章节。由于管理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相对少,所以很多授课老师倾向于略过不讲,理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凭一两次课也不能改变。
在实行德才兼备的双轨制“后,建议专门开设管理者社会责任理论“或管理者商业道德“等课程,使学生能详细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了解使社会。企业和个体达到三赢的商业道德模式。因为在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里已经有较多关于意识形态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和感悟,授课老师必须做精心的设计,比如用社会热点导入,结合理论学习交叉使用现场辩论。角色模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尽可能强化学生对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3。参与体会阶段。中期实践,主要安排在大二和大三,设立完成爱心作业的小时数与相应学分,其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前一阶段的理论学习配合体会得以沉淀。实践体会的范围尽可能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热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可以是某项公益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通过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调查。策划。组织。执行和总结,重构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形成明确具体的社会责任理念。
4。检查总结阶段。末期考核,学生提交实践活动总结,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公益活动执行总结,以此核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完成的职业道德的学分数,达到合格者准予进入论文写作和开题阶段;否则,禁止其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考核评定学分时,除了文字材料外,还需要提供照片或视频材料予以证明。对于比较优秀的报告或总结,可以编辑成专题,让作者或参与者向大一的新同学举行报告会,增强整个专业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塑造良好的道德风气。
[参考文献]
[1]贾晓慧。企业理论的演进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发展[J]。兰州学刊,2011(4)。
[2]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演进与发展: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贾生华,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从单一视角到协同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4]赵琼。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述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7(4)。
管理者社會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589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5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