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致谢 36
附录 37
1 引言
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虽逐年增长,但居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在其中的位置迅速上升。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显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而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减少烟草、酒精、毒品等健康危害。可见,改变健康危险行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能预防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并促进健康。From~优E尔L论E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健康生活方式这一概念最早是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在《健康的人民》中提出,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健康检查和遵守交通规则。其后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在国际间不断被丰富,我国学者王芳芳、于浩、陈海春等也对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可利用资源,制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包括体育锻炼、适当的营养、改变不良习惯和保持心理健康[1]。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定义是是指个体、群众或社会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引导下,利用外界有利于健康和身心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表现出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综合模式,其目标是促进身心健康[2]。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印发,有专家指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这是改变国民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一概念最早是于1974年在Simonds S。K。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政策论文中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对健康的影响是已知的,包括健康行为、健康结局、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沟通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医疗保健费用等。调查表明,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5%,这是导致一些疾病“井喷式”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实施国民健康素养行动计划,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健康素养水平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外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建立在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的研究上,国外常用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主要包含4大类:①视读类健康素养测评;②理解类健康素养测评;③理解运用类健康素养测评;④健康素养快速甄别测评。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测评工具较为常用的主要是Walker等[3]编制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PHLPⅡ),该量表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营养、人际支持、压力管理6 个维度, 共52 个条目。而国内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多基于国外的研究上。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发现,学术界对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单独研究很多,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有者也只是对某一特殊人群展开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对一般人群的推广、借鉴作用。有研究认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之间有一些中间变量。曾少奇,常春[4]有对健康素养影响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指出尽管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间存在关联,但缺乏健康素养影响健康状况的机理的研究。Noureldin[5]调查发现,健康素养高的患者比健康素养低的患者对心血管药物治疗有更好的依从性;Mitchell研究表明,低健康素养是造成出院30 天后再入院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美国,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比高健康素养的老年人久坐卧床的可能性更高,住院和使用急救服务的比例也更高。Cho YI等[6]认为:疾病知识、健康行为、预防保健和依从性可能是联系健康素养和健康结局的中间变量。健康素养越低的人越容易养成消极的健康行为,如吸烟、饮酒、滥用不合法的物质等。我国学者佟丽[7]从分析健康素养和素质定义的研究角度出发,指出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健康素质的高低,即较低的健康素养水平会导致如用药错误、依从性低下、医疗保健知识的缺乏及错误的生活方式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见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论文网 杭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5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