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必要性 16
2。 问题提炼 16
(三) 理论取向和模式选择 16
(四) 服务内容 17
1。农民个体 17
2。 农民自治组织 17
3。 政策倡导 18
(六)小结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国家,土地、农民、农村等概念历经文化和实践的积淀,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展现着不同的特点与问题。From优Y尔E论W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大地上的子民用双手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将土地转化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来源和社会保障支撑。中国拥有超过6亿以上的农民,土地作为农业的第一要义,对于中国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过程,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较高效地整合有限的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难以避免某些地区在盲目追求GDP数据,相互竞争追赶的诱惑下,城市化走向了“徒有其表”的误区。城市化扩张伴随着对建设用地面积需求的增加,于是土地变成了各种各样改革实验中的牺牲品,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走向被迫城市化的道路。当农民被迫“上楼”后,作为“无地、无业、无保障”,间接放弃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无限年期试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部分地区)的群体,政府和社会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弥补和维护他们的权利呢?谁又是城市化的真正受益者呢?我们该如何从社会现实的教训里反思经验呢?
失地的过程也伴随着“被上楼”。“农民上楼”来源于上海市实施的“三集中”政策,即将农村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农业耕地向农场或农业大户集中。 模式在上海实施十多年后推广至苏南、温州等其他地区,并被实践证明是内生型农村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依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农民将离开自己原有的住房,统一入住模仿城市建设的过渡性社区生活;原归属于农民的宅基地被平整,复耕为耕地。耕地指标于是乎被用来换取成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政策的原本出发点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帮助农村顺利完成城镇化,但不能忽视的是一方面为了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政府懒政的因素,大批农民被迫从平房里搬出,离开农田,集体搬进楼房,用群体的让步和妥协配合着城市化。上楼农民无论是在拆迁前、拆迁中、拆迁后都面临着权益受到威胁的状况。
尤其是上楼农民中的留守农民,因该部分群体受教育水平低、技能缺乏、对以往生活方式留恋等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利益表达、学习、适应能力,从而加剧了利益受损造成的不良影响,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该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一方面群体自身缺乏利益表达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另一面缺乏清晰的利益表达途径,尤其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发声困难,造成对政府政策制定影响力较小。整个社会体制以及政府自利性的问题固然存在,农民在利益博弈中处于被动压迫的地位,在向未来良性沟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部分,包括农民群体在内,都应努力提升自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在南京地区的入户实地调研资料,从“上楼留守农民的利益表达方式抉择”视角出发,围绕上楼留守农民的利益表达行动、利益表达背后的逻辑方式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这一群体在合理表达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提升能力,促进与政府的良性沟通。 上楼留守农民的利益表达方式抉择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6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