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80 后,90 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 2。7 亿人里面占到 50% 以上。[2]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 背景下,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 其出生成长背景的不同,衍生出更多带有区别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特征的烙印。随着我国工 业化,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生活环境等已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有了 很大的改善。但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且亟需解决。它不但是对传统农民工问题在 新阶段的延续,又因为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更是对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发 展。这就说明,中国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整个农民工群体,更 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在各种方面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划分好大框架,逐条解决农 民工在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先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其他竞争者进行优劣势对比。然后研究调查问卷结果,简要 概述现状后,结合前文所述的对比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指出问卷结果与前文分析得出的结论 不一致或者没有提及的地方,另外进行研究。最后从个人,国家等角度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 题的解决方案。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二.新生代农民工概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 年)在调查时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 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及以后,年龄在 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户籍人口。
[4]并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工作耐受力低。[5] 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化,一方面是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驱往城市和“孕育”出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等方面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有学者指出,国家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引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 现行的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双重身份”,正是这种“双重身份”,令他们一方面 无法完全脱离农村,另一方面却只能徘徊在城市的边缘,而很难融入城市社会。[6]
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1958 年 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一 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 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这样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 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直接体现在城乡居民面临的不同境遇上。目前 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 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城乡二 元结构还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比如,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 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 自己来负担。
新生代农民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城乡二元制度下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就业目的地瞄准城市。虽然在温饱问题上成功解决了,但 是第一代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一个原因,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为“分级办 学,属地管理”,因此,第一代农民工的孩子基本都被送回老家学习。另一个原因,第一代 农民工在城市打拼,最终目的是挣钱养家,而将孩子放在城市,留在身边,无疑需要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在与利益的“博弈”中,孩子最终被送回乡下,无论哪种原因,孩子都将交由 在老家的老人甚至其他亲戚“监督管理”,孩子终于成了“留守儿童”。据六普估算,全国 15-17 岁的高中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规模高达 809 万,这些儿童一旦终止学业,受父母 外出务工经历的影响,比农村其他儿童更有可能立即加入到流动人口的队伍中。一旦外出打 工,他们的身份便立刻转换为“新生代流动人口”。[7]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在身边以及农村教 育本就与城市教育存在资源差异等原因,虽然较之于父辈这一批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上已经 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同龄的城市孩子相比,这些农村孩子还是普遍学业不精且缺乏高等教 育的机会。而在他们日后进城务工经历中,受教育程度又成为甄别人力资本水平的工具。[8] 杭州城乡二元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6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