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5009字】

时间:2023-06-11 08:53来源:毕业论文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5009字】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F2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7)04-0050-04

<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F2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7)04-0050-04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也为推动鄂西地区经济开发,2008年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全面论文网发展区域经济。2013年省政府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将两圈两带“即汉江生态经济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作为湖北省重要发展轴线。借助全省平衡发展的机遇,鄂西地区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破束缚与界限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当前分析研究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对区域经济战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生态旅游的涵义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提出,他主张到较为偏僻没有污染的地区观赏自然风景。寻找野生动植物。考察当地文化的旅行。目前对生态旅游的涵义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给出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自然旅游的一种专项形式。结合多方观点,360百科给出的最新的定义是以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虽然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所有的生态旅游概念都强调了两个要点: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即旅游者。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都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二是回归自然生态,在天然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享受舒畅。

近几年生态旅游以每年超过15百分号的增长率迅速发展壮大,掀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的热潮,在物质和精神财富都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自由。经济。悠闲的旅游方式,开始亲近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鄂西地区以山岳生态和森林生态为主,借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机遇,用绿色旅游经济带动湖北区域经济,给旅游者带来特色生态旅游体验。

二。鄂西生态旅游的概况

目前,鄂西地区生态旅游的范围包括随州。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百分号和70百分号,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十堰武当山。钟祥明显陵。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生态资源方面鄂西圈“的森林覆?w率占全省54百分号,林地。山岳景观资源尤为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农架和武当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武当山属于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融合的名胜景区,还有规模宏大的木制结构的古建筑宫殿,除此之外耳熟能详的生态景区还有武当太极湖。恩施大峡谷。三峡大坝。炎帝故里。神农架大九湖等[2]。这凸显了鄂西地区强大的旅游资源实力和在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经过9年的创建,鄂西区域生态旅游得到跨越式发展,知名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收获显著。

三。鄂西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进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发展进程分析

1。改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产业链。生态旅游是现代都市人放松压力的主要休闲旅游方式,景区除了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背景以外,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也在更新换代。完善齐全。鄂西圈经过9年的建设与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都相继开工建设并顺利完工,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路况方便游客的出行;景区内的特色美食街。中西餐饮店。各种档次的旅馆。农家民宿。购物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服务产业也相继建成,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的服务,将旅途时间缩短,延长游览观光时间,真正实现快旅慢游“的目的。

2。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带动山区脱贫致富。鄂西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山。穷。库“的地区,贫困县占到全省67百分号,贫困人口约占全省70百分号,环境相对封闭,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了脱贫致富,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各级政府通过旅游扶贫“的途径,招商引资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创办旅游经济实体,创造就业岗位,让旅游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通过旅游的消费需求创造发展契机,生态旅游是带动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力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比如武当山景区在最近几年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丰厚的门票收入和旅游消费产品收入使得2016年的旅游总收入突破40亿,武当太极湖的建立体现休闲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郧阳区樱桃沟村是最典型的依托旅游发展致富的小乡村,公路交通方便,村落依地势修建,樱桃树种满道路两旁,景色宜人,春天踏青赏花,初夏采摘樱桃,秋冬是烧烤。朋友聚会的最佳场所,装修风格各异的咖啡馆。酒吧。农家乐。休闲垂钓。特色民宿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给当地的居民带来颇丰的经济收入,既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税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旅游市场需求扩大,经济收益显著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鄂西圈接待游客23769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总人数46。6百分号,实现旅游总收入169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9。3百分号,相当于圈域地区生产总值的13。5百分号,宜昌和十堰领跑鄂西圈,旅游总人数双双突破4000万,成为圈内新的旅游增长亮点。随着游客的增多,圈域景区景点品质明显提升,5A级景区达到8家,4A级景区达到26家,旅游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数据来源:湖北统计鉴2016年),鄂西生态旅游圈以一江两山“为基础,在市场整体发展布局中,以生态为依托,休闲度假为主题,将旅游产品创意凸显,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实现将自然优势转化成经济实力的目标。(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鄂西地区新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自然生态。古朴文化。新奇科技等手段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虽然游客在逐年增长,经济收益在年年攀升,但是审视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运作模式与现代旅游发展不匹配;二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与保护的力度不相称;三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人才短缺。

1。运作模式与现代旅游发展不匹配。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全部采取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跨部门整合资源,而鄂西地区的旅游景区大多数还是官办体制,由政府机构牵头管理,涉及林业。水利。宗教。文化等多个部门,以至造成政出多门的管理乱象,管理手段落后也是鄂西旅游景区目前存在的大问题,在游客高峰期,无法发挥科学分流的良好效应,经常发生游客长时间等待与滞留的现象。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落伍,现代化旅游运作需要科学管理合理运营,在新的市场需求上不仅要关注景区设计规划,还要关注服务品质和细节,这是现代旅游的新趋势。现在鄂西圈的旅游产业运作模式,显然存在着很多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2。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与保护的力度不相称。生态资源富集对鄂西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是优势,可以少投入,多收益,但旅游业是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人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大肆新建餐饮业。宾馆休闲场所,盲目的过度开发当地资源,不进行合理规划,高负荷的接待游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旅游区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超过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承载能力,风景区将恶化成生命荒漠“,很难恢复原貌[3]。各级政府要改变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积极引导资源开发企业履行生态保护的义务,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工作,转变思想,改变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减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地方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来保护生态资源和原生遗迹,开发与保护需要平衡。

3。市场宣传乏力,人才短缺。在市场营销方面,鄂西圈内各州市的旅游宣传各自为阵,没有整合资源,不利于区域特质的凸显,使得主题不清。形象不明。营销乏力。效果不佳,而且广告宣传资金有限,宣传的方式除了报纸。旅游杂志。广告。电影。电视之外,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用新意。创意吸引大众的眼球,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在旅游人才方面,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在景区餐旅业尤为突出,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游客不满,矛盾加剧;景区内讲解员。导游很多未取得资质,专业人士很少,而且工作辛苦,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导致员工流动性大,人才离职率高,需要加大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

四。鄂西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鄂西生态圈涵盖湖北8个市州,旅游资源整合牵涉到不同行政主体的管辖权与收益权,政府牵头进行跨区域协调有利于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成功,若实现资源整合,将推动鄂西圈“一体化发展[4]。鄂西地区旅游业的规模都不大,都是各自为政,游客人均消费在一千元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扩大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强区域合作,打破界限,发展跨区域旅游经济,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联合与共享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开发特色旅游路线,拉长产业链,挖掘和创新鄂西圈内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合作,统一规划,发展大旅游,提高鄂西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平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体,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早期,为了快速脱贫致富,开发过度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以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这些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保护的重要。在2008年省发改委编制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坚持优先保护“的原则,是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发利用资源,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矸⒄孤糜危?这一理念指导鄂西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对自然生态和原始文化遗迹妥善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润,不急功近利,重质量,轻数量,稳步发展经济,改变鄂西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各级政府也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使生态旅游。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5]。

(三)打造品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鄂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对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特色,致使产品单一,服务品质成为空话。要真正做到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方便。购得放心,先要加快交通建设,构建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便利的交通网。然后是规范旅游景区服务管理,以人性化服务为前提,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具体到单一景点要保障秩序井然,道路干净整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景点门口有统一的游览地图。解说牌。指示牌。引导牌。警示牌,还有完善的自驾游服务体系,方便拓展服务功能。最后是开发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是旅游经济的自然延伸,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直接影响着该区的旅游服务品质[6]。鄂西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国文化。荆楚文化。道家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等都发源于此,交相辉映,将文化与民族特点融合开发纪念品,要做的精致有意义,吸引顾客购买。以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建设特色旅游品牌,宣传鄂西的茶艺。美食和手工艺品,打造鄂西旅游特色标记。

(四)创新投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旅游区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是关键,虽然很多重点旅游项目是政府在投入,国家资金在支持,但后续的开发。维护。营销。设施的升级等也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实现资本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帮扶力度[7]。

(五)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省内大专院校结合鄂西圈建设需要,可以对专业设置和建设进行相应修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特色专业,培养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加大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交流。引进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意人才,用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招贤纳士,全省每年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在林业。文化部。旅游部遴选一批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到地方短期咨询服务,推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圈内各地政府及企业建立资源共享。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8]。

五。结束语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成绩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现状提出适合的发展策略,真正实现发展经济,吸引游客,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出品牌;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政府和部门的帮扶,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鄂西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500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0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