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對策【4523字】

时间:2023-06-13 21:32来源: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對策【4523字】

摘要:的旅游高等教育为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但从旅游企业的选择和毕业生的去向上来看,高等学校培养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和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间


摘要:的旅游高等教育为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但从旅游企业的选择和毕业生的去向上来看,高等学校培养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和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间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比较低。本文对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低下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论文网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旅游教育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各大专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经济英语。管理等专业的依托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那么,作为这支生力军的中坚力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状况如何呢?本科学生的竞争力状况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调研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竞争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正比。一方面,企业招聘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后发现,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完全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还需要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上花费较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认为该岗位不能体现自己的所学。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人生价值,因而选择跳槽“去往其他行业,致使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流动率极高。有数据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初次在本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百分号~20百分号之间,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又有着较高的流失率(两年后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不到20百分号)。人们渐渐觉得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理论能力不如研究生“,这实际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一直以来,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与其它一些旅游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低下。

实际上,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只有那些基础厚。知识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是未来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中旅游业所需求的人才严重错位,一些旅游企业宁愿花高薪聘请同行企业中的高管。去挖墙角“,也不愿意招聘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正规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相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正规军“毕业生的竞争力较低,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不切实际。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定位过高“的问题,旅游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要想真正能够做到对旅游企业较好的管理,首先必须要熟悉基层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否则一切的管理只能是空谈。而事实上是,学校模糊的定位导致培养出的旅游管理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想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愿从事较低层次的。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工作,这就使得学生的管理“只能停留在空谈和梦想上。

纵观一些开设有旅游专业的学校,从985“。211“院校到省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很少能从塑造特色品牌出发,而大多都按照大致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教学设计。一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特色性和差异性,竞争力趋同。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为中心“的填鸭“模式,这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却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快适应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此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呈现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各个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有些课程内容甚至有重复开设之嫌,有些则是将专业课与基础课同时进行。或由于其它原因将先后顺序进行颠倒,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此外,教学进度设置也缺乏梯度和层次,完全随心所欲或机械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以专业建设。以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品牌塑造以学生专业学习为中心。[论/文/网LunWenData/Com]

最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尚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同时在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方面也一直滞后于其他经济类。管理类,许多学校的旅游硕士点仅是挂靠在诸如生态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下的一个方向,而真正拥有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来自于历史。地理。经济乃至外语等专业,对于系统的旅游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缺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一些院校更缺乏能够供学生实践操作的专业模拟实验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实验室。前台实验室等),使得教学活动脱离实际,限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这种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学人才及旅游专业教学实验室设施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旅游企业所需严重脱节,降低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

目前,旅游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广西为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泛北部湾及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对实践操作技能较强和极富管理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然而,从近些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上来看,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或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与社会对旅游人才潜在的巨大需求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不仅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科体系及广西区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广西区乃至中国-东盟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塑造和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3。1对毕业生进行准确定位。

对于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定位不切实际的问题,学生俨然成为无辜的牺牲品“。对于学校来说,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市场需求作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一些学校已率先尝试的定单式培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准确地把握区域环境和评估优势师资力量,即集中和整合自己最优势的资源去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这也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对毕业生的准确定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做深入的调研;一方面,旅游专业的专业教师需要深入旅游企业一线,与企业的领导及其他人事需求单位进行多方。反复沟通,了解旅游职业岗位对该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收集他们对学校教学内容。对企业用人标准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及相关建议,通过调研和反馈,学校将对本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及工作情况有较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修订以往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及模糊的定位,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3。2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实践操作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同时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需要听取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及本校往届毕业生的意见和反馈,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发言的群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能够让他们对该专业未来的需求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本校的毕业生也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为母校的教学改革及其它学生的培养作出贡献;从学校的角度上说,这些来自于旅游企业一线的意见能够使原本不甚合理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企业所欢迎。此外,从目前的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多的实习岗位集中在酒店,而在旅行社。景区。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旅游企业等部门的教学实习则较少,这对于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旅游业来说显然实习的范围过于狭窄了。各高等院校应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与省(区)内外的著名旅游企业。旅游行政机关及其它部门间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合作共建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实践基地。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基础性环节。首先要鼓励现任教师继续进修,巩固和扎实其专业理论功底,可以通过对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派遣到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旅游业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特殊要求,还需要使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由于具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与纯粹进行理论研究的教师相比,他们更能够抓住旅游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精髓,摆脱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够有实质性的提升。这种实践能力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让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这也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跃工。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科技教育创新,2007,(19):228~229。

[2]沃斌峰。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07,(22):30~31。

[3]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z1):67~70。

[4]罗文,陈国生。论高师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报,2006,(3):85。

[5]曹丽娟。关于旅游专业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J]。人文社科,2006,(2):89。

[6]钟扬,覃峰,王雪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反思与交流,2007,(7):75~76。[论-文-网]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對策【452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6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