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優化路径研究【4392字】

时间:2023-06-17 08:50来源:毕业论文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優化路径研究【4392字】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研究

一。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及特色体现

(一)资源概况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研究

一。四川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及特色体现

(一)资源概况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党领导人民在GM战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以GM。建设。改革开放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的纪念地。标志物等。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论文网现有红色旅游景区(点)120多个,分布在全省80百分号以上的市(州)。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共9处41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7个(其中5A级3个。4A级16个)。红色旅游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四川实现红色旅游收入416亿元,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

(二)分布特征

1。数量繁多。资源丰富。但是这些景点主要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2。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主要有六大红色旅游名片“:一是长征丰碑。四川是红军长征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恶劣。路线最长。党中央会议最多的省份。历时两年的长征在四川行程就达一万五千里,途经70个县,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役,其中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经典战例和伟大奇迹都发生在四川。二是伟人故里。四川是伟人故里。英雄烈士之乡。既有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GM家,也有张思德。赵一曼等GM先烈。三是川陕苏区。四川是川陕GM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32年红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GM根据地,共设置了40个县(其中在四川设置了37个)。川陕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四川,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GM家在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战斗足迹。四是三线建设。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主要省份,三线建设期间全省总投资规模达393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新建扩建内迁以重工业为主的项目250多个,四川现有的21个市(州)中19个都分布有三线建设的项目。五是灾后重建。四川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主战场。十年以来,四川取得了5?12“汶川和4?20“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六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四川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所有这些珍贵的GM历史文化遗迹,都有很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精品。

3。地域空间跨行政区域化,并与其他的旅游资源联系紧密。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一般由若干市(州)。县(市。区)部分辖区组成。同时,还呈现出与自然生态绿色“。茶马古道古色“。汉唐皇色“以及藏。羌。彝民族彩色“文化资源相生相伴的四川特色。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皇室文化。古色历史文化和民俗多彩风情五位一体“,构成了四川独有的旅游资源特色。

二。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情况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光辉历史。英勇事迹和GM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一)致力于实现由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向红色旅游强省转变

1。编制完成全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方案,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明确提出四川红色旅游总目标:让四川成为全国新型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旅游强省。

2。全省红色旅游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为建成旅游强省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红色旅游品牌优势凸显,独具特色的六大红色旅游名片“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9处41个红色旅游景区(点)和精品旅游线路10条,成为四川旅游业的新亮点。

3。红色旅游的配套建设大幅度推进,大力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为四川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四川红色旅游形成了以下特点:一是美丽四川与精彩世界相融相通。置身于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国家大战略的大背景。大市场中,已打造出大九寨。大熊猫。大香格里拉“雪山草地“伟人故里金三角“川陕苏区“汶川特大地震“等具有全世界唯一性的金字招牌“,四川红色旅游已面向世界。走出国门。二是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屏障高度重叠。九寨沟-泸沽湖-峨嵋山观光线。重走长征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探秘。体验川陕苏区等旅游线路呈相互交织现象。三是红色旅游与民族彩色风情相得益彰。四川西部是红军长征途经和聚集的主要地区,也是大熊猫的原生态栖息地。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彝区和唯一羌族聚集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黄龙。夹金山以及红原大草原。彝海。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都分布在长征线路上,汇聚了四川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烂的民俗风情,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风情深度融合。四是现实四川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以古蜀国。三国。女皇故里为主的皇室文化与宗教文化。藏彝羌文化等互动式体验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五是独立性与整体性相统一。不同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由于主题不同。地域空间距离较大,各自发挥自身的旅游吸引功能,存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它们又具有共同的红色属性。

三。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统筹力度和统一规划,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够

1。有的地方政府?]有完全认识到红色资源的潜在价值,缺乏把红色旅游资源放到文化强省大视野中去挖掘的开发意识,资源整合效率不高。

2。有的景区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未能很好与当地自然风情。历史文化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社会利用价值。有的盲目跟风上项目,造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3。不少景区服务产品单一。特色模糊。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展示方式单调。僵硬。

(二)红色旅游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开发建设资金匮乏,人才队伍缺乏

1。有的景区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通畅等级低,甚至还存在最后一公里“没有通达现象。

2。大多数景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致旅游融资渠道狭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3。绝大多数地方财政困难,没有旅游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人才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三)有的景区追逐短期利益,诱发红色旅游市场不规范

1。一些正在兴起的旅游产品,如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等挤压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

2。由于监督。管理的缺失与不到位,部分景区出现了经营走样。甚至出现以历史伟人的英雄事迹为料,瞎编乱造。歪曲历史的荒唐做法。

3。少数景区开发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当下消费群体多样化的需求,有时还存在宰客“现象,极大影响红色景区的形象。

(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措施还不够精准

1。红色主题挖掘深度不够精准。绝大多数景区(点)呈现明显的趋同现象,导致四川在全国同类地区影响力不足。

2。红色旅游品牌打造不够精准,宣传途径需进一步拓宽。没有完全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红色川字号“旅游品牌。同时,在充分利用世界知名媒体。国家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强。

3。形象遮蔽造成四川各地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形象遮蔽是由于某地(地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较优。吸引力较强,或形象较好。品牌突出等因素在市场占有较强的优势,使游客产生获得感满意感,从而给其他旅游地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威胁,使它们处被遮蔽的形象阴影中。譬如,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大部分来川游客的首选。再因为国内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如:一大会址。南湖。井冈山。延安等)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从而导致四川红色旅游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四。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优化

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有独特优势。

(一)树立科学规划意识,形成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力

1。统筹部署,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红色旅游管理体系。确立错位“发展理念,避免区域分割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低效利用。重复建设。科学编制全省红色旅游近中长期规划保护GM遗址条例红色旅游丛书。

2。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整合全省党史。党性。廉政教育基地,探索统筹规划。命名。管理机制。在重点区域成立红色旅游协调和管理机构,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3。建设四川党史陈列馆,展现辉煌历史四川篇章“。让红色教堂“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圣地。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坚实阵地。

(二)加大红色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1。建设红色旅游机场。高铁。高速交通网络,补齐设施短板,优化红色旅游专列线路配置,增开中俄。中德。中法国际红色旅游专列。

2。组建西部红色旅游投融资国际公司,多方筹集开发资金。

3。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创办中国西部旅游大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水平,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破解短视“目光和短暂“行为

1。实现区域联动合作,形成大旅游格局。东面与重庆红岩“。东南面与贵州历史转折“出奇制胜“。广西百色起义“。北面与陕甘宁红色旅游区“GM圣地--延安“实现线路联动开发。

2。将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按功能。性质。客源市场进行分类,让红色“形成火红“深红“鲜红“紫红“淡红“等红色层次和体系,杜绝同质性。同层次。模式化开发。

3。推动旅游产品国际化进程。以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五大国际旅游品牌“为支撑,打造靓丽的红色旅游六张名片“,形成成熟。知名的国际旅游线路和产品。

(四)实施精准开发措施,让四川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进一步走向海内外。

1。打造精品景区,积极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培育工程。把红色旅游做活“做新“做特“。比如,在长征丰碑“板块,重点打造大渡河和雪山草地旅游线路。在川陕苏区“板块,以体验“为主,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红色旅游文化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2。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搭建立体式宣传平台,实施红色旅游营销工程,扩大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力。实施川字号“旅游品牌创建行动,让四川红色旅游既叫好“又叫座“,围绕春天的故事新长征路上“永远的铭记“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等主题,讲好四川红色故事,陆续推出红色天府大型采风活动“等一系列节会活动,持续提高四川红色文化在境内外的影响力。

3。打好开发利用组合拳,开展红色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凸显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支持红色文化突出的贫困地?^发展旅游,实施旅游行业万企万村“结对帮扶活动,创建红色旅游扶贫示范区和扶贫示范村,注重引导农牧民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全力带动区域内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总之,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禀赋较高。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四川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四川GM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四川红色文化,振奋四川精神,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极,帮助四川GM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实现全国新型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知名红色旅游强省目标。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研究

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優化路径研究【439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4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