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4898字】

时间:2023-06-26 21:09来源:毕业论文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4898字】

摘要: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困难。文章提出了应对当前微博问政困境的对策:让微博问政成


摘要: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困难。文章提出了应对当前微博问政困境的对策:让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设,微博问政环境下注意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关键字:微博问政;政治参与;困境;路径论文网

随着2009年国内微博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微博特有的覆盖型网络传播模式,快速改变了网络舆论载体格局:以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为基础,微博已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信息发布源。舆情助燃剂,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事件的走向和结局。微博问政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它会逐渐成为政府执政兴国的重大课题。

一。微博问政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微博是一个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2009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拆迁问题发生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不但及时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还在新浪网开设了微博云南“,及时通报事件的最新进展,这一做法使其赢得中国第一家政府微博“的称号。微博的异军突起也使其迅速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使其成为与群众沟通的一种新平台。

二。微博问政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

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建国初期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被政府和普通民众接受。近年来,凡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与公共决策,政府都努力支持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除传统的面对面。电话等沟通方式外,政府还开辟了网络这个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使之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还不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政府,小社会“,政府习惯发号施令,民众习惯服从命令。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既往单位体制下的公民参与以政府组织和动员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只是公民出场“或者决策贯彻的过程,缺乏公民权利和意愿的体现;另一方面,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们有较多利益诉求,尚未形成合适的表达渠道,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较低。这样的挑战容易使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降低,带来社会冲突不断,影响政府执政基础的稳定。西方国家20世纪以来调整策略,普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治民主,使得广大民众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体制变革的转型期,社会问题频出,社会群体性事件近些年时有发生。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民众与政府交流的一种新形式,尤其是微博问政,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早在2008年,奥巴马就很重视用微博(twit-ter)与民众沟通。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等也都通过微博问政。2011年9月1日,美国白宫官网新开设了一个子网页我们人民“(wethepeople)作为白宫实施网络问政的新举措,美国公民可以在该网页上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向政府提交请愿书。微博用户已达2亿,年增长高达208。9百分号,这使得微博问政“成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仅在新浪微博开通并认证的官员实名微博有1300多个,代表政府机构的微博有2000余家。这个数字对全国庞大的官员和党政机构来说,虽然微不足道,但毕竟开了一个好头。微博问政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问政体现了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以下优势:

1。微博问政刷新了官民沟通方式。

微博问政能把网民的意见积极有效的收集起来,使网民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政府部门的落实。处理,当公民选择直接到网上反映问题。表达愿望时,如果政府能够予以及时解决,百姓的焦虑情绪会得到安抚,群体性事件必然会大大减少,社会也会更加趋于稳定。比如日本地震后,一些地方掀起了抢盐潮“,相关部门迅速通过微博澄清事实真相,很快平息了这一事件。可见微博问政刷新了官民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2。微博问政给公民维权以助力。

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都认为现在是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网络时代,一个小小的案例很可能会演变成全民运动,网民通过微博传播信息,组织起实际的行动以声援。干预事件的进程。

在现代社会中,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网络问政行动中去,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有了极大的张力,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就像一座便捷的桥梁,拓宽了公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给公民维权以助力。

3。微博问政督促政府政务公开化。透明化。

在信息化时代,想要控制和封锁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处理重大危机事件时,越公开越透明就越主动,越容易掌握话语权,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微博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巨大作用。2011年南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

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发一小时内或获取信息的一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实践证明微博问政对于构建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作用,它督促政府政务不断公开化。透明化。

如今微博问责也已成为反腐监督的新形式,如2010年3月22日,南京纪检部门宣布,微博上爆出抽天价烟“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被双开“,微博反腐已成为防腐倡廉的重要一环,成为新时期廉政建设的创新途径。

4。微博问政凸显了公民主动参与政治的热情。

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微博凸显了人际圈的影响力。没有互联网之前,一个人一生中能承受“的熟人数量为150人左右(经心理学家统计得出),有了互联网尤其进入Web2。0之后,人际交往的幅度和广度被大大拓宽,六度分割理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正在变成现实。微传播时代,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在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巨型传播网络,这对个人交友。品牌营销及总统选举等,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通过粉丝之间的相互转发和评论,各种观点不断完善,受众面也越来越广,相对于以往的报纸和电视新闻,社会公众只能被动接受的参政方式不同,微博问政开始凸显社会公众主动参政的热情,并以自己的思想主动传播讯息。网络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最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主体的社交模式,并不断突破了旧有的时空和要素限制,甚至可以说,计算机正改变着我们的政府和选举政治“。

三。微博问政在创新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困境。

虽然微博问政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也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但微博问政在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陷入一些困境。

1。互联网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特定群体参与民主机会的不平等。

就网络民主而言,受众群体对网络的占有和享有的程度是决定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显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互联网的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特定群体在参与民主机会上的不平等。虽然微博问政的准入门槛较低,但是,毕竟是在网络时代对网民进行了又一次的划分,这种由再一次划分带来的不平等势必会影响网民微博问政的积极性。

2。部分官方微博形同虚设。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2011年4月22日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三大平台上进行实名认证的全国政务机构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一些地方政府微博存在着发布信息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例如,2010年11月12日南京市体育局就开了新浪官方微博,目前已经拥有24。5万粉丝“,但却只在开通时发了一条微博:南京市体育局的官方微博正式开通“,此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这种官方微博就形同虚设,政府微博也就失去了设立的意义,给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也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3。微博问政下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异常迅速,使参与者难辨真伪,从而影响其积极性。

微博堪称网络世界的新宠,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成就了一大批V字帮“,从大雪封航到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很多人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了报道。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更是将微博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这说明,微博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交流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会使一些负面信息得以发布与传播,这些负面信息一经发布就会被强大的网络舆论所包围,导致危机扩散和升级。在微博问政的背景下,参与者对微博上的信息难辨真假,虚假信息的迅速传播更让他们心灰意冷,进而影响他们的参政热情。

四。解决微博问政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困境的对策。

1。让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

由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公民意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公民还是采取直接向基层机关反映情况。向上级部门上访等传统的诉求方式,现实中,这些传统方式有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会诱发群体性事件等后果,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思人民之所思,将构建服务型政府落到实处。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创新路径,必将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

2。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设。

为了真正将微博政务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务必加强工作透明度,积极发布和更新信息,尤其是多发布民生政策等网民关注的政务信息,耐心倾听网民意见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如河北省公安厅的微博明确表示:请大家关注我们,转发我们的文章。我们将始终以草根的心态。以网友的身份与您进行在线交流互动。

3。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流传已久的黑色幽默,道出了网络匿名的特点,应该说匿名微博为直率批评。舆论监督等提供了许多便利,促进了网络民主的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匿名制,导致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和网络水军的出现,为此,韩国早在几年前就推行了网络实名制,以此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最近北京。广州。深圳陆续出台规定,要求组织和个人在注册微博时,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这种“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净化微博言论,打击不负责任的网络谣言,这也是为何微博“实名制出台后,拥有超过2。5亿用户的新浪股票当日反弹上涨。

同时,在面对负面信息时,政府应正面。及时地予以回应,澄清事实,即使真的出现问题,也要勇于承认,提出整改方案,保证网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畅通和良好沟通。

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呵护。微博问政在现阶段充其量只是现实问政的一个补充,由于其实践中的局限性和有限性,我们对微博问政应该理性看待,合理引导。微博问政能否推动公民参与快速发展,实现民主的突破,规范化。制度化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胜洪。“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8):58-60。

[2]常睿。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报,2011,(1):91-93。

[3]孔鑫。浅谈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建设路径[J]。重庆科技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22-23。

[4]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4):17-19。

[5]郑桂岚。“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N]。杭州日报,2011-10-10。

[6]闫肖锋。微博社会学[J]。青年记者,2010,(7):79。

[7]徐珣。网络民主:公共协商与制度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11,(4):41-47。

[8]孙光宁。网络时代的民主动向[J]。理论视野,2008,(4):48-50。

[9]钱珺。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应对[J]。新闻知识,2010,(12):50-52。

[10]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1,(4):100-104。

[11]刘晓悦。用责任赢得“微博未来[N]。人民日报,2011-12-23。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489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1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