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信息公开透明,资源充分配置
2009年4月23日,上海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条例明确了服务过程中的主体关系、完善了志愿者相关的权利保障。《条例》其二十八条还就志愿者录用优待做出了规定:“鼓励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可是,这条切实考虑志愿者发展,保障人文关怀的条例却根本不被广大志愿者知晓。在调查问卷中:知晓《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的志愿者几乎为零,对志愿者优待政策志愿者也仅仅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有此可知:再好的措施如果不被实施人群知晓也只是形同虚设,失去的本身的意义。如果在志愿服务当初能将《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特别是优待条例告知广大志愿者,那么报名志愿者的人数将更多,人员将更优化,招募到的志愿者将更具备服务热情与斗志。世游赛场馆、各大高校所出台的所有制度和方案都应该如“撒网”般最大程度地告知志愿者,志愿者可以依据个人爱好参与、选择自己心仪激励模式做到资源充分利用配置。
3.3.3调动激励人群,留下精神财富
指导老师需要在志愿者服务中后期尽可能多的激励、称赞志愿者,可是如此以往边际效益低减,老师的激励作用会大不如前。调动不同种类的人群激励志愿者可以始终给他们注入动力来源。例如组长激励、志愿者相互激励,而常被忽视却极为有效的可调动激励人群是志愿者的父母。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在服务中期以学校的名义给志愿者父母些一封感谢信,感谢志愿者不畏艰辛困苦奉献付出,希望志愿者父母也能配合校方多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志愿疲劳期。可以让志愿者组长起草,老师修改的方式完成信件的书写工作,有助于感谢信的真实性和充实性。感谢信若用红纸打印,落款加盖公章则更添激励份量。打印好的信和信封可统一发给志愿者,待其读完,自己写好邮编和地址,再统一收齐寄出。在解决地址问题的同时,又给志愿者一次实实在在的精神给养。我校在世游赛期间使用给父母一封信方法收效明显,信中许多细节深深打动了志愿者,有些志愿者甚至是哽咽着读完这封信上交的。几天后,志愿者陆续接到自己父母安慰的电话,一时间,服务的艰辛、游客的误解、离家的寂寞…种种苦闷会源源不断地抒发出来,等发泄过后,志愿者又能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最后几天的志愿服务。
4.志愿者管理的宏观实证模型分析
4.1非激励因素对志愿者动力产生影响分析
上文首先通过统计水准显著,指出激励因素确实能够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加热情饱满地服务,再分条论述不同模式的志愿者激励内容,为之后的实证模型建构了一定的基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要深入探讨激励模式与志愿者热情的相互关系与使用方法,仅仅使用显著性水平和论证说明。于是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尝试着站在管理层的角度,运用模型深入分析志愿者是否需要激励,是否所有的志愿者都需要被激励。
在模型建立中,我们先假设将志愿者激励作为干扰因素排除考虑,而将出志愿者激励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作为变量因素建立模型。我们找到的变量因素有新奇因素、留恋因素和道德修养等不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跨度而改变的因素。
在深入访谈中,志愿者普遍谈到一个观点:开始志愿服务时,对服务岗位不甚了解在摸索中干劲十足,到之后便逐渐感觉索然无,最后当马上要离开自己的岗位又渐渐有不想离去,恋恋不舍。通过访谈调研和实际考量,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感言中整理精简出非激励模式下的志愿者动力模型。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激励模式研究+文献综述(8):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