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前言
电网线损在供电企业中又被称作为电网的电能损耗,通常情况下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外在环境或者人为的因素,从而导致电能在其中的某论文网一个传输环节出现损耗。线损率指的是电网线损耗的电能占全部电能的百分比,线损率直接能够呈现出供电企业的利润。生产状况和企业运营。所以,企业降低线损率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的工作内容。
一。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供电企业中电网线现存一些线损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问题。
线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供电企业部分职工对线损没有充分的了解,不重视线损,平时对线损的管理也不重视,每次的例会上也并没有对线损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和补救措施,致使每次的例会对线损的分析没有任何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容易在抄写电表时会出现漏抄。少抄。抄错等现象或者在抄写电表时只关注表码,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用户用了多少?量,从而电表出现任何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发现。除此之外,专职的查电人员也很缺少,部分是兼职的,兼职的查电人员对查电的工作并不是很重视,从而导致用户在用电时把用电线乱接,偷电的情况非常严重[1]。
线损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电网的设备陈旧,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没有及时将这些老化设备更新,电网的电源和配网设置不合理,都会损耗电能较多;二。不能平均分布电网产生的负荷致使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区间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导致电能损耗较多;三。距离较长的电源点和负荷中心点增加了电能的损耗;四。配电变压器满足不了负荷的需求;五。低压线路三相负荷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吧,从而使中性电流加大,导致线损率的提高[2]。
二。供电企业电网线降损解决措施
(一)调整运行电压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电网设备的空载损耗电能非常容易受到电网线路运行电压的影响,在传送负荷功率一样的情况下,电压幅值平方低线损随之增加,因此要将有载调压设备进行利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要将线路电?R进行合理的调配,提高线路电压的等级,减少其电流值,可以有效的降低线损率。
(二)无功补偿加强
电网的结构是由电源和配网构成的,增加配网的无功补偿可以降低线损率,配网中大部分负荷都呈感性电机,电网就需要给其进行无功补偿。在电网进行传送功率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会一同被传送,如果距离比较远的传送,无功功率会造成大量的线损损耗。所以要对无功功率产生的线损损耗进行无功补偿,就需要变电站和用户两方进行武功补偿[3]。在进行补偿的设计中,要合理的调配补偿电容器的放置位置和容量,是功率能够的到有效的改善。同时,还要不断的将无功补偿的设备增加,强化自动化补偿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宣传和完善无功的监督检查制度,从而使线损降低,还能提高电能的质量。
(三)改造供电。导线半径
导线的长度越长说明导线的电阻就越大,电阻越大电网的线损也就会增加,导线的长度和半径对线损的损耗程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变压器和负荷的供电距离就是供电半径,就拿10千伏的线路来说,供电半径的直接受到线路的电压损失值。负荷密度和供电的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220伏和380伏这种低压的线路影响供电半径的因素是电压允许的偏差[4]。所以,电网的结构应该更加会规范化,调整电网的结构,将负荷平均进行分布,用科学的手段去调整电源和配网。优化10千伏和低压线路的配网结构,有效的防止迂回供电的现象才出现,对变压器采取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减少供电半径,从而使线损率降低[5]。
(四)加强线损的管理
要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电网线损的管理,线损的管理是技术性和综合型都很强的工作,其中包括优化电网的结构,电网中电源和配网科学合理的配置,电网的规划和布局。电网的生产运行。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和电能的理论计算等等。所以,供电企业要具备综合专业的能力,提高对线损的认知加强管理。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线损检查小组,领导将检查线损的任务分布下去,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建立一套完整的线损检查制度。同时要设立奖惩制度,对负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的员工进行奖励,对线损率工作不认真的员工扣除奖金。最后,对已经发生线损的情况要进行记录编制,从而运用科学的手段对线损进行管理,保证线损降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目前供电企业电网线损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减少电网的线损,本文提出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要针对先损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降低损耗的工作,对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结合科技的手段,将降低线损的工作落实到实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
浅谈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
浅谈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190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