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江苏省淮河流域作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本文通过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06~2013年江苏省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演化过程及格局,并对江苏省淮河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做了简单的分析。这为研究江苏省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揭示内部县市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提供参考借鉴。26542
毕业论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熵值法;县域; 江苏省
Abstract:New urbaniza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our future city, which is going to be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c circles. 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aihe basin in Jiangsu Province,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s faced with hitherto unknown opportunities.For that,this thesis will assess the level,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from 2006 to 2013in Hauihe basin of JiangSu Provinc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entropy method,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urbanization of Huaihe basin in Jiangsu Province in county level.These will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on the development law of new urbanization of Jiangsu, reveal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urbanization at county level, and explor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the entropy method;county territory;Jiangsu province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1 引言 3
2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3
2.1 研究区域 3
2.2 数据来源 4
2.2 研究方法 5
2.2.1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
2.2.2评价方法--熵值法 5
3 江苏省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演变过程 5
3.1总体分析 6
3.2系统分析 7
3.2.1人口城市化——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8
3.2.2 经济基础非农化——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9
3.2.3 生活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0
3.2.4 居住环境城镇化——大力改善居住环境 11
4 江苏省淮河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12
4.1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12
4.2 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子系统分析 14
4.2.1 人口城市化 14
4.2.2 经济基础非农化 14
4.2.3 生活服务均等化 15
4.2.4 居住环境城镇化 16
5 推进江苏省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16
5.1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16
5.2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16
5.3 注重小城镇的建设,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17
5.4 加强经济建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7
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21世纪以来,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城镇化”是一个术语,起源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达(A. Ser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1]。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所谓新型城镇化,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调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以及城镇人口聚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2]。国外学者关于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的概念以及基础理论上,如: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认为城镇化是一个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不断减少,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3],罗西则认为城镇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也就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的过程[4],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 Chirstaller)于1993年提出了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等中心地理论[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 Friedman)则将城镇化过程划分两部分,即城镇化Ⅰ和城镇化Ⅱ[6],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诶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田园城市理论”[7]。国内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是要寻求我国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陈甫军、景普秋认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内涵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工业与农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8]。这就是在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实行集约型的城镇化,构建可持续的城镇化体制,推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多种类型的产业同时存在的城市化模式。 江苏省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探: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