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历史进程较小幅度地进行着。由于近几年土地问题的凸显,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尖锐化的人地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出现,为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亦是成为了国内学术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内学者逐步加深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战略、方法及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并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有谢俊奇(1998)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是通过对土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之能够永久利用,实现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的程度[6]。随之产生的,刘彦随(1999)把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融入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优化配置研究中,并以乐清市为例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进行了科学地实证研究[7,8]。之后,汤孟平等(2002)结合系统工程对河南省西峡县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进行了科学地实证研究。目前,李志强、吴诗獲(2011)把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以抚州市为例对生态足迹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进而来研究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缓解土地生态赤字相关的战略和措施[9]。因而,通过科学的方式,具体的数据,实地地计量等方式,研究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更是与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论文中对南通农村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了南通市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探讨出在最大程度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证土地的合理高效、利于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拉近城市与农村的距离的战略措施,是具有着重大意义的存在。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
南通作为14位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中的一位,其历史之悠久,被称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市现辖有如皋、海门、启东3市,以及两个县级城市--海安、如东,以及崇川、港闸、通州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图1所示,南通市位于江苏省的东部地区,东至黄海,南至长江,隔江和江苏省经济发达区--苏南地区以及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上海相靠,更是有“北上海”的称号。
南通位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有明显的海洋性,出现气候分明的四季,温和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雨水,以及其无霜期较长等。南通地处于长江的下游冲积平原,因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所以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气象灾害,且梅雨季较长。
图1 南通地理位置图
Fig.1 Location map of Nantong
南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滩涂资源相较而言比较丰富。滩涂面积共计为18万hm2,占全省面积的1/3。
2.2 社会经济
2008年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以此为契机,南通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4年,根据数据资料显示,南通的经济运行状态较为平稳,总体上处于稳健运行的区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的附带压力的加大。
2014年,根据南通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南通市实现的生产总值达到5652.7亿元,增长了10.5百分比,增长幅度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1和1.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0亿元,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5位。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67.1亿元,增长了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73.8亿元,增长了10.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11.8亿元,增长了11.9%。 南通市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