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海市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

时间:2017-02-14 14:48来源:毕业论文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8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供制度保障19(三)加强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19 (四)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劳动技能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8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供制度保障19(三)加强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19
(四)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劳动技能19
八、结论21
谢辞22
参考文献•23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地运动越来越频繁地在发生。原本的农田或宅基地变成工业用地和设施建设用地。据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 000万人左右,今后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失地农民将超过7 800万。有研究显示,估计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其中有5 000万以上的农民既失地又失业,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可能达到8 000万人。一连串的数字说明失地农民的数量之大。对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而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是刻不容缓,关于失地农民的种种问题便凸显出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问题也是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的实际困难,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社会各阶层都能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据上海市农委和市社保局的统计资料,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失地农民共计为170.2万人,其中,被征地人员79.2万人,因各类用地而失地的农民约91万人。被征地人员主要集中在近郊的闵行、宝山、嘉定和浦东新区,以及松江、金山等区(县)。[1]征地活动越来越向郊区开展,但如何面临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的变化,再就业难以及显现的社会保障问题,都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因此,在客观认识征地现象的基础上,去探索可行的解决失地农民困难的方法和政策,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课题。

(二) 研究目的
本文拟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和建议,这将有利于巩固失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文护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体系,完善城市化进程中涉及到失地农民的保障制度。农民自身就业观念的守旧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再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此外,加上外部就业环境的严峻,所以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失地农民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提供一己之力。

(三)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文拟为政府提出有效的建议与解决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方法,将有利于巩固失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文护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体系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自身就业观念的守旧以及劳动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依靠其自身力量解决再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此外加上外部就业环境的严峻,所以需要政府和社会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政策提供些许建议,以便加速再就业的进程。

2 现实意义
(1) 为扩宽失地农民再就业渠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市场上总会出现有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用工现象,这种双方用工不匹配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对于失地农民,他们也迫切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能有稳定的收入。但自身条件的缺陷,又阻碍了他们求职的道路。从长远看,必须通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创办新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开发适合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多元化岗位。[2]例如城市文护类就业岗位,家政服务类,物业管理类等不需要高技能的岗位。利用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鼓励失地农民开展创业,以小带大,促进就业的规模。 上海市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9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