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份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Microsoft Hong Kong及社联的委托下,在全香港所有非牟利机构的代表中选取了53名进行访谈,以了解青少年服务机构运用社交网络接触青少年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0%受访社工最常以社交网站与青少年沟通,使用频率较电话、面谈、家访等传统沟通渠道为高。至于使用互联网沟通工具的主要优点,62%的受访者认为是可获取快捷、即时反应。
基于以上观念,本文试图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思文以及实际中的社会工作方法,探究如何运用‘互联网+社会工作’,拓展社会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互联网+
“互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发展,以次来促进各行各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提高产业的发展。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扬首次在国内提出“互联网+”理念。 当时提出移动互联网离不开“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2.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科学、更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协助人们解决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3.互联网+社会工作
互联网+社会工作,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借助互联网思文,进行的从社会政策到社会工作资源整合再到社会工作实务运用的一系列工作方法的改变。
(四)研究方案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主要是以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探讨、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有关社会工作中网络问题的文献整理,作为本文辅助性说明的材料以及启发点。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互联网+”的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了解其工作过程、问题和困难等。本文选择以网络社会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先后选择了3个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工作团体作为观察对象。
(3)访谈法
通过网络社区与相关社工进行访谈法调查,归纳“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概念,运用互联网+概念的核心,即互联网思文,探究互联网+社会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
2.研究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将对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探讨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观察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开展社会工作情况及现状,即工作过程,然后分析这一过程的特殊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思文分析法,通过探讨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方法、理论来研究‘互联网+社会工作’的策略,并且做出自己的总结。这三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递进式的结构,并不是平行关系。所以,整篇论文的研究脉络将‘互联网+社会工作’问题的研究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从而将研究的问题逐步展开。
3.理论视角
本文的理论视角以优势视角为主,探究社会工作在互联网+的核心概念下,通过资源整合,从线性单一转向生态整合。
第二章 互联网+社会工作现状
(一)互联网+社会工作应用现状调查
1、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一项调查 发现,70%非牟利机构的社工最常以社交网站与青少年沟通,高于电话、面谈、家访等传统渠道。
2013年5月份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Microsoft Hong Kong及社联的委托下,在全香港所有非牟利机构的代表中选取了53名进行访谈,以了解青少年服务机构运用社交网络接触青少年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0%受访社工最常以社交网站与青少年沟通,使用频率较电话、面谈、家访等传统沟通渠道为高。至于使用互联网沟通工具的主要优点,62%的受访者认为是可获取快捷、即时反应。同时,17%受访者认为用互联网沟通工具的最大限制为“未能得到即时反应”。 互联网+社会工作初探(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