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文化看,有被孟德斯鸠,伟大的法国启蒙主义大师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水巷风貌。有巧夺天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名闻天下的古典园林,也有着复杂精细、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美仑美奂的丝绸,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更有着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名列之首的“苏绣”等。
而从文化层面看:有被称为中国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软糯轻清的苏州方言,有祝允明、文徵明作为领袖人物,名家辈出的吴门书派,有对全国文学起着推动作用的苏州文学流派,亦有享誉中外的苏式饮食文化等。
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具有历史性及代表性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二)苏州刺绣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的刺绣起源于远古时期在服饰上作画的工艺,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经过了4000余年不间断的发展以及演变之后,至19世纪时先后出现了苏、粤、湘、蜀等具有不同地方特点的刺绣手法。 而其中的苏绣,就是以江苏的苏州为中心,以其艳丽的颜色、复杂的图案设计和细腻的针法闻名的刺绣工艺。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且位于其首。
苏绣同苏州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苏州的刺绣源于何时,目前还难以考证,但是关于苏绣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正谏》中关于吴人迎送外交使节排场的记述:“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晋平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57年至公元前532年,可见早在2500年前,吴地“断发文身” 的习俗就已经被披锦饰绣的衣服所代替。
宋代,朝廷在苏州设立了“绣局”,专供朝廷专用的绣花巷,许多专业的绣花作坊集中于此,可以织染多达90多种颜色的绣线,并且每个颜色之间都有层次,共计有700 种之多。并且当时刺绣不仅仅只是作为日用品,已经出现了刺绣艺术欣赏品。到了元代,苏州的经济、文化发展遭受了挫折,在丝绸、刺绣生产方面实行奴隶制生产方式,制约了刺绣技艺的发展。而至明代,江南成为了丝织手工业中心,苏州刺绣便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种类方面,刺绣品出现了宫货绣、商品绣和闺阁绣之分。同时在绘画艺术方面,画坛出现了以沈周、唐寅 、文徵明、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 绘画艺术更促进了刺绣的盛行。刺绣艺人将刺绣与绘画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绣品更加栩栩如生,琳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苏州特有的雅致、高贵的风韵。从此,苏绣的刺绣技艺自创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是颜色,绣功,还是色彩搭配方面都独创一派。清代则是封建社会苏绣的全盛时期,而苏州的刺绣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王朝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为皇室绣宫货而形成绣庄,大量的商品绣走向了市场。乾隆三十七年(1772)苏州有“绣市”之称 ,由此可见苏绣已成为了苏州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苏绣曾一度没落。绣庄都纷纷倒闭,艺人们也因此转行。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我国政府成立以后,苏绣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一九五七年,我国成立了苏绣研究中心,并且在民间开设刺绣培训场所,为苏绣文化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苏州镇湖苏绣产业的调查与思考(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