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打破思文惯常定势。长时间的重复的单一的工作,造成每个人的思文方式渐渐固定化、格式化,当遇到现实问题时,就会套用惯用的思文框架,按照这一路径思考和处理事情,即思文惯常定势。职工本身的知识和经验虽日有所增,但大脑中的认知框架未得到更新,并在平时的操作中,鲜少尝试另辟途径完成工作任务,也没有关注和尝试他人工作去拓展自身技能,久而久之,员工的创新意识淡漠,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创新需要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及实践能力。无需质疑,企业中的部分员工是具有创新动机的,他们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这类员工持着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在认识上追求创新,在理论上学习创新,但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落实,个人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不断学习并积累知识能为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缺乏学习力与行动力将严重影响创新能力。
2.客观方面
创新需要突破传统文化中中国国民很长一段时间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千秋万代,我们都本着寻求安稳安定而非求异冒险的心理。华夏儿女从小就被灌输“听话”的思想,因此,服从指挥、乖巧听话似乎就成了他们的座右铭,渐渐淡化了大胆质疑的批判思文和创造的内在动力。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创新能力,要想创新则必须突破这层心理纸窗[5]。
创新需要领导重视和鼓励全员创新的氛围。某项调查(如表2)显示,超过75%的人认为良好的创新环境利于全员创新的实施,而这项环境涉及的不仅是员工的领导、团队、所处的工作环境,还涉及到领导的重视程度和鼓励全员参与的力度。另外可知,获得创新支持的职工约占20%,但仍有60%的员工得不到支持。因此,全员创新无法持续的关键在于员工未得到大力支持,领导需要重视起来并鼓励全员参与,相互支持,营造创新的环境,并逐步形成优秀的独特的创新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员工创新能力的途径分析(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