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多是关于公益创业困难成因的分析或是从公益创业环境入手研究公益创业能力,从人格、家庭环境多方面的成长因素角度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一个受到多因素影响的问题,仅对某一因素的过分强调都是不客观的。“公益创业乃民生之本”[6],关系到国家的稳定,高校发展,个人及其家庭的未来。本研究旨在从与公益创业能力相关的多重因素角度对大学生就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对上海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现状做了较为全面介绍,对影响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刻地探讨,本文研究的成果,一方面将有利于社会医学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上海高校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理解和重视,为他们提供可靠的调研结果和信息,探讨更行之有效的完善策略,提供如何提高上海高校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此项研究是对公益创业能力的流行病学研究的补充,更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得上海高校学生拥有较高的公益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具公益创业竞争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习惯品质,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长远意义上讲,提倡一种从人主观意识和成长环境出发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研究,是一种合乎人性化的研究,与国家当前提倡的新形势下探索从根本上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目的符合一致,对于上海高校的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第一,它是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直接体现。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为任务,在教育产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毕业生公益创业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准。公益创业率高则办学质量好、水平高,高质量的办学又能为高校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从而拉动高校的招生市场,形成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给高校带来巨大的办学资产和发展前景。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高低不但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公益创业能力”势必将成为评价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培养学生的“公益创业能力”也将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向。
第二,它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前进阶梯。
学生作为贴着学校“商标”的“产品”,社会在对其进行测评和质检时,所看重的将不再是他的“制造厂家”,而是他的质量(公益创业能力)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以培养出色的公益创业能力为己任,做到有备而战,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清醒认识到“身无本领,毕业等于失业”的问题,认识到只有练就过硬的公益创业能力,才能为自己寻找到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因为公益创业能力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它使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更加现实化、具体化,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公益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通行证和敲门砖。
第三,它丰富了教育方式和手段
社会从学校接受“产品”的时候,面对庞大的公益创业大军,只有也只能以“公益创业能力”为科学的检查尺度。社会对人才的定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在公益创业市场上,“买方”已争先恐后展开了优中选优的主动战,在对高校及其毕业生选择的众多因素中,惟有“公益创业能力”能决定“买方”对毕业生的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益创业能力”的生存和应用。“公益创业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将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新观点而应用于社会。它不是对以往教育方针、教育方向的否定,而是在当前国情及社会条件下,对以往教育的重新审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重新阐述和概括,更具体、更微观、更直接、更形象地明确了学校的教育任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相吻合。公益创业能力将作为崭新的、适用的、科学的概念而应用于高等教育、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对象评价等领域,惟公益创业能力将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