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是东南沿海与海外联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这里沿海各乡镇是洋留守儿童聚居的地方。洋留守儿童是我国留守儿童的一个特殊部分,多层面探讨洋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随着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日益关注,近几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已日趋多元,但对洋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还尚未深入,而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对这一现象的报道与评论上,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基于此,本课题选取洋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建省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进而大致了解我国现阶段洋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因父母移民海外导致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教育、心理行为、安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力图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非政府组织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解决洋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洋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有效地解决措施及建议,也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对洋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还能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问题,保障洋留守儿童在远离双亲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1留守儿童与洋留守儿童的相关概念
1.1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1994年,“留守儿童”这一概念被第一次提出,但留守儿童问题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兴趣,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直到2004年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才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报道和学术论文研究也如火如荼地涌现出来。总体来讲,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手段:一是新闻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报道,尤其是对个案的分析与宣传;二是社会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新闻媒体在宣传己有的研究成果及留守儿童现象背后社会因素的同时,对“留守儿童”关键词的不断强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国家的积极介入则成为这一过程的主导力量,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与媒体的宣传力度。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在一些研究中,留守儿童被称为留守孩、留守子女等,虽然这些称谓不一,但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还是基本一致的。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丁杰、吴霓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中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1]。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问题的专著——《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的作者认为,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2]10-11。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范先佐先生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3]42。
1.2洋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沿海一带,如福建、广东等地,由于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一般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经商或劳务,人口流动的目的地主要是国外。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出国打工的人数迅猛增长,并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侨务部门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金色冒险号”事件、多佛尔惨案以及莫克姆湾海难等一系列移民事件的相继发生,福州地区、尤其是闽江口一带的新移民现象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纷纷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新移民问题进行了研究,本课题以新移民的子女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效的解决对策。 福建省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