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中国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在大力发展淮安市社会经济的同时,其能源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其中,自然资源枯竭,生态足迹的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对淮安市2010—2012年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分析,以期为淮安市增加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2 淮安市概况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也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其境内河网密布,不仅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还有京杭运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纵贯横穿。
淮安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地势较为平坦,以平原为主,有少数丘陵。其中平原与湖泊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 ,丘陵岗地面积仅占1/5,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是中国著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之一。
淮安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岩盐资源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质量好,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芒硝矿,已探明储量20亿吨。淮安市的林业资源总量也居于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居于第三。
3 数据来源
计算所需的基本数据包括:农产品、肉类和木材等生物资源;煤炭、汽油和电力等能源;耕地、林地、水域等土地供给数据。其中,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数据选自于《淮安市统计年鉴》(2010-2012),各类土地数据源自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的统计资料。
4 研究方法
4.1 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4.1.1 生物生产面积
本文将各类生物资源和能源转化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面积,建立两个消费账户体系。
4.1.2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为了汇总全球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便于测算,要在比较各区域的各种类型土地面积时做出均衡化处理,分别用到均衡因子、产量因子。
均衡因子,可将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生物生产力的的土地面积均衡为相同生态生产力的土地面积。本文选用全球均衡因子[1],分别选取:耕地和建筑用地2.8,林地和化石燃料用地1.1,草地0.5,水域0.2。
产量因子,可表明某研究区域某一类型土地与全球该类土地在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差异程度。本文中的耕地及建筑用地选用江苏省产量因子2.14[5],其他采用中国产量因子,分别选取:林地0.91,牧草地0.19,水域l,CO2吸收用地0。
4.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4.2.1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5]为:
其中,EF为生态足迹,ef为人均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i为项目类型,Ci为第i种项目的人均消费量,Pi为第i种项目的全球年均产量,γj为均衡因子。
4.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5]为:
其中,EC为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αj为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γ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
5 淮安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5.1 2012年淮安市生态足迹
5.1.1 生态足迹计算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代入2012年各项数据,折算成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得到淮安市2012年生态足迹的生物资源和能源账户
淮安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