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年服务方面来看,家庭养老是与社会养老相对应的一种养老模式,指的是当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则应该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其实就是将养老问题交由家庭自行进行解决,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一直以来我们都建立着家庭养老的观念,不仅是过去认为需要养儿来防老,即使在当代,除少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依靠国家或者乡村集体供养外,家庭养老几乎是所有中国家庭会选择的一种方式(谢琼,2008)。
在医疗方面,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到,由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费用支付能力低,导致了部分低保家庭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医疗需要和救助可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部分低保家庭陷入贫困交加之中。下岗、失业,逐渐到收入水平下降,再到生活水平低下,进而导致营养状况变差,直到最后医疗需要高,可及性低这一恶性循环不断的反复进行着。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绝大多数低保家庭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效果也就不够明显。低保人员缺乏有力的医疗保障,优惠政策的不到位,更使得低保家庭无法享受到社会医疗的福利(刘玉红,2011)。
从就业方面来看,导致低保家庭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根据上下两代人来分析。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形成了大量的下岗、失业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行业、所在单位等种种社会原因,导致了他们沦为了贫困的群体。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对于技术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群可能因为缺乏了这些必要的技术,而无法再回到稳定的就业体制之中,也就无法享受到各种社会福利。另外,在子女的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从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社会资本等各方面原因以及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去分析导致低保家庭子女就业难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对低保家庭而言,由于过度的依赖制度,每月有固定的定额补助,也是导致低保家庭逃避就业的一大重要原因。(刘小玉,2008;谢启文,2008;林闽钢,2011;祝建华,2011;陆欣,2012;费霄雨,2012;李雷瑶,2012)。
对于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上,主要存在四个观点:一是贫困家庭青少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比普通家庭低;二是贫困家庭青少年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低于普通家庭。三是贫困家庭子女就读的学校质量低于普通家庭。四是贫困青少年对自己未来的教育成就和职业发展的期待低于普通家庭(王凯,2009)。
低保家庭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每天都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而月收入的低下,许多家庭还有残疾或者重病成员,导致了低保家庭要承受更多的问题。低保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都不太高,工作经验少,很难找到能养家糊口的好工作,而面对这种情况通常就会出现逃避问题或者束手无策,这样一来,就可能限制了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孩子更早的在一些负面环境中成长。同时,由于生活的压力,家长的委屈、焦虑、恐惧等情绪可能就会波及到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玉,2007;刘卫卫,2007;王建平,2007;王晓燕,2007;杨智辉,2007)。
再看到低保家庭的住房问题,由于低保家庭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之后收入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即使有最低保障金的支持,大部分低保家庭还是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他们不仅不能有效的积累家庭资产,从而改善住房,反而会跌入贫困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另外,低保家庭的资产降低了减少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更加无力买房了(孙敏,2012)。 低保家庭与家庭服务:家庭整体为中心的福利服务模式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