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城市文化的解读,停于表面,不够深入。因为要做文化定位,因此对文化的深入分析比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于一座城市都有哪些文化资源,有哪些文化元素,有哪些代表符号,都应当熟记于心,在下次使用时,就可以气定神闲的进行选择,而不必“模式化”的引用、复制。有些城市,有上千年的文明历史,出过历史名人,这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那么就应该好好开发,加以利用。有些城市才发展起来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引以为傲的历史,但是卓越的发展速度和光辉的前景,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定位。北京、西安作为历史古都,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细分后,又可发现两座城市虽都为古都,但也有不同之处。可能西安更多侧重于古代历史、帝王称霸、发展变迁,而北京作为“皇城”,可能更多注重“皇家”威严,对满清历史进行开发。有些城市,不知道如何定位,也不知道怎样制作城市宣传片,只好去“借鉴”其他城市的,发现情况相似的城市后,也就照搬照抄那座城市的宣传片,当投放出来给人看时,受众心中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提起北京,大家第一感觉就是故宫、天安门,说到上海,便是东方明珠和外滩。其实,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只要有心去钻研,总会有新的发现。而在掌握了大量文化资源之后,再去进行文化定位,就方便清楚的多。北京的宣传片《到胡同去》,就是以“胡同”这个新的出发点做定位的,而胡同也绝对是老北京的代表性名词。近些年,有关名人故里的纷争也不在少数,许多城市都渴望借助“名人效应”,帮助城市进一步发展。什么曹操故里、李白故里,都出现过争抢,就连古代经典故事中的“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都出现在城市“名人”纠纷之中。一些城市,就算争到了名人故里的头衔,可是不对城市文化进行总体把握,不去探究名人与城市发展的联系,也使得“名人效应”势单力薄,不足以发挥巨大功用。
(三)条理不足,内容过多,没有重点。许多城市做宣传片,都存在一些“贪念”,就是想要把宣传片做得十全十美,包罗万象,想要透过一段短短的宣传片,就把这座城市打包给受众。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首先,包含太多信息量的宣传片不容易制作,就算制作出来,那么多内容,也不一定全部会被受众接纳吸收;其次,内容太多时,不好记忆,然后导致这个也没听到,那个也没看清,最后什么都没记住;最后,过多的内容显得繁杂、累赘,众多信息的“平分秋色”不如一个重点的“一枝独秀”好。有的城市,不想清楚到底确切定位在哪个方面,而是想要多重定位,每个角度都提到,显得城市面面俱到。又说城市环境好,适宜居住;又说城市发展前景广阔,适合创业;又说城市文化底蕴丰富,历史悠久。但是,这样宣传,给受众的感觉就是这个方面也可以,那个方面也优异,但却没有辨识度,倒不如单打“宜居”牌或者“创业”牌更直观。简洁才能有力。一座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有新的元素注入,产生多个定位方向。但是,还是要把握好重点,分清主次,做出逻辑性和条理性。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把“王”捉到手了,小贼也不会跑太远,即便跑走,损失也可忽略不计。像哈尔滨的城市宣传片,就着重从“冰雪”、“俄罗斯文化风情”这个方向出发,不去介绍哈尔滨有某个历史故事、有哪些工业资源、农业发展多好、城市发展如何,就准确定位,让受众一目了然,对这座城市也有了认识,而且记住了城市的不同之处。 城市宣传片的文化定位问题研究(11):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