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善机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 “慈善事业”,解释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为贫弱者提供金钱或者物品,是一项提供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其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做好事求善报,而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大美百科全书》中“慈善事业”词条的解释是:“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提升了人类的福祉。”在我国法律中对“慈善机构”的定义是一个空白。那么,本文中认为用的“慈善机构”的是,根据相关条例成立的社会团体,官方、民间的慈善基金会和按照国家法律成立的民办慈善组织,他们共同特点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作用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贫弱者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帮助,从事慈善活动。
1.2.3 公信力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单词Accountability,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质询。拆开公信力三字,公是公众,信是信任,力是力量,即解释为公众信任的力量。本文中所谈的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大众对慈善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是慈善机构的诚信度,其获得社会大众信任的能力。
2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的现状
2.1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概况
2.1.1 慈善机构发展初具规模
上世纪末以来,在全国范围,慈善活动以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出现,进入了慈善机构发展的兴盛阶段。在我国可以将慈善机构分为三类,一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主要是官办民营性的慈善机构,这类机构运行良好,数量不是很多,代表性的有中国红十字会;二是按照《基金管理条例》规定建立的监事会和理事会,专业化程度高,影响较大,担任领导的多位政府或者国企领导,代表性的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三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成立的慈善机构,以红十字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代表。
2.1.2 慈善机构募捐途径扩大
慈善机构改变以往依靠政府、企事业单位动员,注重慈善募捐的社会化效应,主动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发布广告,针对不同群里采取不同的募捐方式。
我国慈善机构筹款途经扩大表现在,通过大型晚会,网络,短信,海外和单位、社区组织募捐。
2.1.3 慈善机构援助面扩大
据中华慈善网介绍,现在运行的慈善项目就有42个,在去年新设立了“和基金”:“中华慈善总会•和基金”是2011年年2月18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与银嘉时(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慈善基金,以宣传慈善理念,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开展扶贫助困、医疗救助、助学培训等项目,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
2.2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的概况
2.2.1 努力树立自身诚信形象
社会转型期以来,我国慈善机构在公信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7月8日,15家公募紧急会和20家非公募基金会发起成立的基金会中新网正式上线,涉及全国一千多家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和财务收支状况、筹款来源,通过网站像大众披露。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 炫富,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引发网友地震,因此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接踵而来。中国红十字总会立马发表声明,邀请审计机构对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并商请中国商业联合会成立调查组,调查媒体所反映的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运作方式问题,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审计和调查结果。在此之前,暂停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一切活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上述举动实际上是为重塑红十字机构公信力迈出的重要一步。 转型期我国慈善机构公信力发展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