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居民人情消费情况性别差异分析(2)

时间:2021-11-01 19:59来源:毕业论文
一些研究者把研究的方向放在居民进行人情消费的动机上,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金晓彤、陈艺妮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人情消费

一些研究者把研究的方向放在居民进行人情消费的动机上,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金晓彤、陈艺妮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人情消费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礼”的要求、“面子”观念、中国人“报”的观念、维持和拓展关系网的影响;[3]俞杰龙、陈启杰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对人情消费进行分析,认为人只有在预期到个人回报和利益时才会慷慨,一旦他人停止了所期待的回报这一交往关系便会中止。[4]

还有一些研究者倾向于研究居民进行人情消费的功能。胡杰成认为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所以人情消费既有其正功能,也有其负功能。人情交换的正功能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的情感沟通需求,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其次是维持、强化并创造人们之间的社会网络,形成乡村社会重要的社会资本。再次,有利于乡村社会的结构平衡和有机整合。而过度的人情交换会使人们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会使交往关系异化,也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流动。[5]而刘艺认为农村人情消费的泛滥,消耗了农民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变,不仅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了时代的气息。而农村则较好的保留了传统文化和思想,受到“礼”的影响相对浓厚,所以许多相关的研究都将农村居民作为研究的对象。然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城市化,仅将目光停留在农村,显然并不能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人情关系与行为。为此,我们试图跳出城乡局限,通过对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再次探讨这一问题。并且本文将重点呈现男性与女性人情消费行为与态度的差异。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者于2015年6月-7月期间采用偶遇和判断抽样的方法在江苏宿迁、淮安两地的农村和市区各抽出140名城乡居民,并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回收。问卷根据本研究的目标进行设计,共包含17个题目,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人情消费的频率、支出情况、对象、原因以及对人情消费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为89%。所有收回的问卷资料由调查者检查核实后对问卷进行编号,然后按序号输入计算机,最后采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发现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117 46。8

133 53。2

年龄 25岁及以下 55 22。0

26~35岁 54 21。6

36~45岁 43 17。2

46~55岁 46 18。4

56~65岁 37 14。8

65岁以上 15 6。0

居住地 城市 149 59。6 居民人情消费情况性别差异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9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