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开始关注生态环境这一词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的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不同领域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农业生态生态系统[1]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出现的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多。代表的有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2]等。因为每种方法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评价中他们的所取的精度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准则。所以即使是统一评价区域,得出的评价结果也不尽相同。而在技术发展方面,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这两项技术用于评价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精度,并且可以直观上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并且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受欢迎,子对于一些特殊或者是敏感区的评价与研究。来自刘美玲的基于RS与GIS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3],分析了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总结出对矿区遥感监测恰当方法,通过GIS技术,并结合空间分析、数学分析的方法,评价与分析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陈宏观[4]应用遥感与GIS的评价技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垦利县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随着环境的恶化,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敏感区还有脆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且能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综合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国外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标志是出现了分析生态质量的课题,尤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国外学者侧重方法研究和建立模型,而且在针对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尺度、指标、相关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深入而全面。Marco Trevisan以意大利的克雷莫纳省为例,利用GIS 技术进分类分级,分析农业行为对城市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建议与对策。
1。3 技术路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来评价徐州市的生态系统环境质量:[5]文献综述
其具体分为:(1)生物丰度;(2)植被覆盖;(3)水网密度;(4)土地退化;(5)环境质量。
首先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下,对获得的遥感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查找相关部门的专题资料,阅读序号足食的统计年报、年鉴等资料,获得进行评价需要的一些基础数据。然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且根据其变化的趋势分析出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图1-1所示:
总体技术流程图
2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徐州地理位置优越,位置处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凭着平原为主的地形,横跨约210公里的长,纵跨约140公里。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徐州,四季分明。徐州经济发达,交通也很方便,是江苏省非常重要的通道。基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徐州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6] 。
2。2研究区域数据来源
1、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
数据来源主要来自美国陆地探测卫星系统Landsat-TM影像。时间选取1995,2003, 2009以 及2015年的六月到十月之间。在地理空间数据云上面下载下来。用ERDAS软件进行基础处理与监督分类,然后用ARCGIS软件统计出所需要的面积数据。
2、水网密度指数
其中河流长度和湖库面积的数据可以从徐州市基础地理数据和解译遥感数据得出,而水资源量的数据来源于徐州市关于地表水的水资源量数据。 遥感和GIS徐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