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皖北地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初探(2)

时间:2021-11-30 20:17来源:毕业论文
2。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社区中介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处理社区公共问题,促使社区健康持久发展

      2。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社区中介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处理社区公共问题,促使社区健康持久发展的活动,同时体现了在整个社区内多元主体利用各自资源进行的交互作用的模式。 社区治理涵盖社区环境、社区服务、居民自治、社区治安、社区娱乐基础设施及完备的社区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社区治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包含行政部门、社区中介组织,还包括社区群众;社区治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而社区治理的本质就是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二)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

      与农村社区治理较密切的理论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网络治理理论,它要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多样化。第二种是在行政管理改革背景下形成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三种是与私人物品相照应的公品供给理论。第四种是谋求群众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民社会理论。

1.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理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合作zhuyi的启发,汲取了合作zhuyi的一些思想,合作均衡理论从本质上摒弃了所有行政中心zhuyi的倾向,在行为模式上突破了政府管理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它要求行政机构、私营部门、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群众以平等主体的地位共同拥有公共权力,共同处理社区面临的事情,完善社区存在的不足。把合作均衡型治理理论运用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我们能够理解为:农村社区治理依靠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和社区群众为平等主体,实行治理主体多元化,通过合作与制约的方式,维护社区的集体利益,最终达到对社区各种问题的及时和有序处理,推动社区的和谐持久发展。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我国农村社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弊病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应逐步回归自由竞争的状态。缩小政府控制范围,弱化垄断力度,从而增强国家公共管理的可行性。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农村社区治理中,能够实现农村社区行政管理与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需要重新划分不同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并界定各个组织的职能和权限,在此基础上再实现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另外,从竞争与效率方面考虑,新公共管理重新定位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主张建立市场型政府,这也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一种新机制。

3.公品供给理论文献综述

      公品又叫做公共物品,它与私人物品相对,指的是能够供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公品的定义为基准,可以把农村社区的公品定义为:在农村社区中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所提供的物品及基础设施,同时这些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收益性等特征。然而,公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会造成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等问题,私人组织缺乏积极主动性来提供公品,即使供应了,效率也很低。因此,公品的供给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来解决,也需要行政机构的调控、配置。

     4.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理论起源于十七到十八世纪,其本质是人民群众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核心特点是相对于政府的自立性和权威性。随着公民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现在更多关注的是公民社会与国家的积极性和正相关性,强调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追求和谐共存、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的状态。因此,公民社会不再单纯追求个人利益,而是组织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改善国家制度、政治决策,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的高效、民主和平等。公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区管理的民主更加开放和治理方向更加明确有效。因此,在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协调行政部门、社区中介组织、人民群众等多方权利关系,通过广泛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来探究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为建立社区与住户的良好互动关系而努力。 皖北地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初探(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56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